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林公岘山之作

标题包含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人独处,迢迢愿招类。 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驱,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米翼之是当时的进士,母亲阎氏也出自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天空中挂著月亮,照亮了广大的地面。 太湖只是一片水域,但它已经覆盖了两大块地方。 我所在的岘山,看起来就像是娑罗山的一部分,虽然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的规模。 这里位于中国的东方,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秀丽的山水。 这个地区有一些明亮的人物,他们身穿华丽的衣服,显得与众不同。 他们的地位很高,学识渊博,可以与古代的贤人相比。 这些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们也希望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秋天的时候,冷风吹过,带来了一些乌云。 早晨,阳光穿透了乌云,晚上,月光又洒在了地上。 这些云雾有时候被风吹散,有时候又聚拢在一起,好像是被某种力量控制著。 月光下的宫殿显得格外美丽,仿佛是星星的光芒照耀在上面。 我对这些事情感到深深的兴趣,觉得它们揭示了宇宙的真理。 那些纷扰的烦恼对我来说都是多余的,我更愿意过上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我将带着这种心境继续前行,我希望你也能够一起加入。
去完善
释义
1. 皎皎:明亮洁白的样子。 2. 中天:天空中,离地面较高的位置。 3. 团团:圆形的,这里形容月亮。 4. 径千里:意思是月亮看起来就在眼前,仿佛距离我们只有一千里的距离。 5. 震泽: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 6. 一水:指湖泊或者河流。 7. 二:指震泽的面积占据了两个地方。 8. 娑罗:又称“佛座树”,常绿乔木,这里的“岘山”是一种误解。 9. 谬云:错误的看法。 10. 大地:指地面,与天上相对。 11.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东部地区,包括现在的江苏、浙江等地。 12. 佳丽:风景优美的地方。 13. 皎皎人:指品德高尚的人。 14. 琼衣:华美的衣服,这里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15. 玉为饵:用玉作为鱼饵,这里是形容品质高洁。 16. 位维:位居。 17. 列仙:传说中的仙人。 18. 长:首领。 19. 学与千年对:学识可以与千年的时光相比。 20. 幽操:高尚的操守。 21. 迢迢:遥远的地方。 22. 招类:召集同类。 23. 金飔:秋天的风。 24. 欻逐:快速跟随。 25. 云樯:船帆,这里指船只。 26. 朝隮:早晨的阳光。 27. 舆驭飙:驾车飞速前进。 28. 暮返:傍晚回来。 29. 光浮袂:光芒映照在袖子上。 30. 云盲:看不见云彩。 31. 蟾餮:指天上的明月。 32. 有刀利:形容月光如刀般锋利。 33. 亭亭:高耸的样子。 34. 太阴宫:指月宫。 35. 无乃:恐怕是。 36. 瞻星气:仰望星空的气息。 37. 兴深:兴致浓厚。 38. 夷险一:无论平地和险境都能适应。 39. 理洞:领悟透彻。 40. 轩裳伪:世俗的虚伪。 41. 纷纷:忙碌的样子。 42. 夸俗劳:指追求虚荣的劳累。 43. 坦坦:平坦的样子。 44. 忘怀易:容易忘记烦恼。 45. 浩浩:广大的样子。 46. 将我行:引领我前行。 47. 蠢蠢:慢慢腾腾的样子。 48. 须公起:等待您起来。
去完善
赏析
《和林公岘山之作》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表现诗人与友人共赏美景的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寓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己的期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明亮的画面,月亮在天空中闪耀,照耀着宽广的大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情欣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描述了湖水的广阔,以湖水象征友情,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诗人巧妙地借用地名,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用岘山作为背景,增强了整首诗的诗意氛围。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诗人在这里使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出他对友人的尊重以及自己高洁的品质。这里的“皎皎人”和“琼衣玉为饵”代表诗人和他的朋友,表明他们高尚的品质。 “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学的自信以及对友人的高度赞誉。通过对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贤者,突显了诗人和友人学识的广博。 “幽操人独处,迢迢愿招类”,表示诗人在面对孤独时,依然能够坚守情操,同时期待与他人分享这种美好体验。 “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这句通过描述秋风扫落叶的景象,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洞察力。同时诗人用“金飔”来形容秋天,赋予了秋天一种浓烈的艺术效果。 “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一天之中观赏岘山美景的过程,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愉悦心情。 “云盲有风驱,蟾餮有刀利”,这两句诗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力量。诗人通过对云彩、月亮的描述,向读者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诗人从自然界的美景联想到太空的神秘,体现出诗人对宇宙的敬畏之心。 “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诗人认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深入的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诗人鄙视那些追求世俗名利的人,认为真正的快乐是放下世俗的烦恼,保持内心的平静。 “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最后两句诗传达了诗人期望与友人一起闯荡世界,共创辉煌的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林公岘山之作》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米芾的一首名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83年,即北宋神宗元丰六年。在这一年里,米芾的仕途并不顺利,他因与权臣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而被贬为杭州知州,远离政治中心,心情苦闷。 在这段时间里,米芾游历了江南山水,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如这首《和林公岘山之作》。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岘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慨和对美好景色的热爱。 在这一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内忧方面,王安石推行新法改革,触动了保守势力的利益,引发了激烈的党争;在外患方面,契丹和西夏对北宋边境不断侵扰,边疆形势紧张。然而,米芾在这首诗中并未提及这些时代背景,而是通过赞美岘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