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四表兄求栖碧遗文
诗亡自昔周之东,末乃頼有三闾翁。
三闾避谗思去国,当时无人歌雨蒙。
忠怀义槩不见省,独以文字涂幽穷。
高情寓物发叹咏,忧深思远言非空。
富如渤澥产百怪,浩若九万扶摇风。
后来文士相继出,思援弓缴随冥鸿。
二都以降更七代,浸堕侈靡淫哇中。
新奇妩媚乏典则,往往体制多称宫。
汗牛充栋号繁博,简策冗长何其丰。
至音寂寥风雅坠,天球何处求玲珑。
辽辽旷世一杜叟,粹出于正排夷戎。
丁年天宝适倥偬,崎岖奔走方匆匆。
有我未始不忧国,岂若儿辈随朱红。
瞻前无隣后无配,膏馥残賸何丰融。
少陵以来栖碧老,笔锋闪闪矛新砻。
九原已矣不可作,知有妙语齐烝嵩。
生平寤寐祈一见,如垢未沐头方蓬。
君无恐我误雌霓,研核讽诵犹能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歌从周朝开始就逐渐消亡了,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他因避谗离开自己的国家,然而在当时却没有人用诗歌歌颂他的智慧。尽管他的忠诚和道义并未被世人所知,但他仍然凭借其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世间的苦难。他用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抒发感慨,使得他的诗句既富有哲理又不空洞。他的作品丰富多样,就像大海孕育了无数的生命;他的才情犹如翱翔在九天之上的大鹏。
后来,文人墨客们纷纷涌现,他们希望能跟随这位伟大的诗人,就像追寻那遥远的飞行中的大雁。然而在隋、唐二代以后,诗歌逐渐沦为了追求华丽、夸张和颓废的淫邪之声。这些诗歌虽然新颖独特,但却缺乏经典之味,并且常常受到宫廷的喜爱。大量的诗篇堆积如山,使得人们很难找到真正美妙的作品。那些美好的、自然的声音渐渐消失在风尘之中,而那些高雅的诗篇又在哪里呢?
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杜甫成为了一个孤独的诗人,他的诗才纯正而犀利。在他年轻的时候,正逢“天宝”时期,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杜甫也四处奔波。他的心中始终怀着对国家的忧虑,而这绝不是那些随波逐流的庸人所能理解的。他的诗歌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天空。他的去世使人们痛失一位伟大的诗人,但他的诗篇如同磨光了的利剑,永不生锈。
尽管他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诗歌依然能与那些古代的经典相媲美。我毕生都在寻求与他交流的机会,然而时至今日,我的头发依然蓬松,未曾沐浴于他的光辉之下。请不要担心我会误解您的诗句,因为我依然能够欣赏并吟诵它们。
去完善
释义
1. 周之东:周朝的东部。这里指的是周朝衰落的地方。
2. 三闾翁:指屈原。他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
3. 雨蒙:雨中雾气弥漫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屈原的诗篇。
4. 义槩:正义气概。
5. 思援弓缴随冥鸿:想要拉弓射箭跟随那些隐逸的高人。这里表示文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6. 二都:指洛阳和长安。这里是说唐朝之后的时代。
7. 浸堕:逐渐陷入。这里指文学逐渐堕落。
8. 新奇妩媚:新颖奇特且富有魅力。
9. 典则:典范法则。这里指缺乏经典的约束。
10. 称宫:符合宫廷的标准。这里指文学过于迎合宫廷的喜好。
11.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
12. 浸堕奢侈:逐渐陷入奢侈腐化。
13. 丁年天宝: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
14. 辽辽旷世一杜叟:孤独地在旷野中的一位老人。这里指杜甫。
15. 正排夷戎:指正统的文学。
16. 丁年天宝适倥偬: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杜甫正值壮年,生活忙碌。
17. 膏馥残賸:指杜甫留下的作品。
18. 少陵以来栖碧老:从杜甫开始,那些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人。
19. 九原已矣:九泉之下已经无法复活。这里指杜甫等已经去世的文学家。
20. 妙语齐烝嵩:美妙的语言可以和古代的贤人相媲美。
21. 寤寐:日夜思念。
22. 雌霓:彩虹的一种。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23. 研核讽诵:深入研究并背诵这些诗句。
24. 犹能工:仍然能够掌握其中的技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诗歌传承的评论性诗歌,诗人在此表达对诗歌发展的看法及敬仰之情。诗人首先提到周朝的衰落与屈原的出现,表示诗歌源于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接着描述了诗人从怀才不遇、表达个人情感到获得赏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典范。随后,诗人批评了晚唐五代以来的文学乱象,认为文人纷纷效仿前贤但缺乏深度和创新,导致作品流于空洞和繁琐。
最后,诗人赞誉杜甫为千古传颂的巨匠,因其年轻时在战乱时期关心国家,并不懈创作。并惋惜杜甫离世,无法看到他的佳作得以传承。同时,诗人表达了渴望阅读该友人(栖碧)遗留的诗文的愿望,并坚信其作品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还对杰出诗人的贡献进行了高度赞扬,展现了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四表兄求栖碧遗文》是南宋诗人廖行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9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宋金对峙、民族矛盾激化。在这首诗中,廖行之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表达了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
廖行之生活在南宋中期,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在创作这首诗时,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在这个时代,南宋王朝面对北方的金国,一直处于劣势地位。由于政治腐败和军事衰弱,南宋在与金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领土逐渐丧失。这不仅加剧了民族矛盾,还使得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廖行之写下了这首充满忧患意识的诗歌。
总的来说,《呈四表兄求栖碧遗文》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感。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南宋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