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吟
世上偷闲始得闲,我生长在不忙间。
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
坐卧遶身唯水竹,登临满目但云山。
醉眠只就花阴下,转破花阴梦始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世界上找时间放松才能真正获得休闲时光,我生活在一个悠闲的环境中。
时间有限,我们都会老去,但美丽的风景和无边的风月却能抚慰我们的心灵。
我的身边环绕着水和竹子,我所看到的都是山和水。
我在花香中入睡,醒来时已经穿过花荫,刚刚从梦境中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世上:人世间。
2. 偷闲:利用空闲时间寻求闲暇。
3. 不忙间:从容舒适的环境。
4. 光阴:时光。
5. 同归老:一同走向老年。
6. 风月:风景与节令。
7. 可慰颜:能使人感到快乐满足。
8. 水竹:水和竹子,代指自然景色。
9. 登临:登山临水,出游。
10. 云山:云和山,形容美丽的山景。
11. 花阴:花的阴影处。
12. 转破:穿过,转出。
13. 梦始还:梦境结束回到现实。
去完善
赏析
《世上吟》是北宋哲学家、诗人邵雍的一首古体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偷闲”的生活方式和对美好自然的欣赏之情。
首句“世上偷闲始得闲”,揭示了诗人崇尚的“偷闲”生活态度。这里的“偷闲”并非指懒惰,而是主张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学会适时地放松心情,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安逸。而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悠闲和乐趣。
紧接着的第二句“我生长在不忙间”,则是对这一生活态度的进一步阐释。在作者的眼中,平淡的日子才是最真实、最宝贵的,他主张在与世无争的环境中度过一生,不与世俗纷争,保持着内心的恬静与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则是在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虽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终点,但是在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中,我们仍可以找到慰藉和满足。诗人通过对风月和时光的无尽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坐卧遶身唯水竹,登临满目但云山”,则是描述诗人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无论是在家中静坐或卧躺,还是出门登高望远,他的周围都是山水环绕的美景。这里的水竹和云山,既是自然景色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象征,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醉眠只就花阴下,转破花阴梦始还”,更是将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推向了极致。在花的阴影下,诗人陶醉于美酒之中,进入了如梦如幻的境界。而当花影破碎,梦境消失,他才意识到现实世界的存在,这也象征着他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和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世上吟》是北宋时期著名学者、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哲思。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渐加剧,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
其次,关于作者邵雍的人生际遇,他在青少年时期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学,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推崇。然而,由于家庭贫困,他不得不放弃科举考试,转而投身学术研究。在求学过程中,邵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后来,他在洛阳定居,与司马光、吕公著等文人名士交游,共同探讨学问,成为北宋时期的重要学者。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时期虽然政治较为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突出。官僚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此外,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在当时也颇为流行,人们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更为深入。在这种情况下,邵雍通过《世上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关切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以警示世人关注社会问题,努力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