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兴乐

标题包含
中兴乐
后庭寂寂日初长,翩翩蝶舞红芳。绣帘垂地,金鸭无香。 谁知春思如狂,忆萧郎。等闲一去,程遥信断,五岭三湘。 休开鸾镜学宫妆,可能更理笙簧。倚屏凝睇,泪落成行。 手寻裙带鸳鸯,暗思量。忍孤前约,教人花貌,虚老风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寂静的后花园日渐宽阔,翩翩起舞的蝴蝶与盛开的花朵相映成趣。绣帘低垂,金色的鸭子不再发出香味。谁知春天的思绪如同癫狂,回忆那位离去的爱人。轻易地离我而去,行程遥远音信难通,跨越了五岭三湘之地。别再打开鸾镜学习宫中的妆容,恐怕更难以整理好笙簧乐器。倚靠屏风目不转睛,泪水涌出汇成一行。用手探寻裙带上双鸳鸯图案,心中暗自思量。忍受孤独的前约,让人容颜凋零,虚度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中兴乐》是唐代诗人李珣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词中一些字词语句的注释: 1. 后庭:古代皇宫中的后院或皇后居住的宫殿。这里指女子居住的地方。 2. 日初长:指夏日白天时间变长的现象。 3. 翩翩蝶舞红芳: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红花丛中飞舞。 4. 绣帘:有精美刺绣的帘子。 5. 金鸭无香:金鸭香炉中没有熏香。 6. 春思如狂:春天的思绪如同狂乱的风。 7. 忆萧郎:思念远去的情郎。 8. 程遥信断:路途遥远,音信中断。 9. 五岭:指中国南部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五座山,这里是形容路途遥远。 10. 三湘:指湖南省湘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这里也是形容路途遥远。 11. 鸾镜:装饰华丽的镜子,这里代指梳妆打扮。 12. 学宫妆:学习宫廷妆容。 13. 笙簧:吹奏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14. 倚屏凝睇:靠在屏风上凝视远方。 15. 裙带鸳鸯:裙子上的鸳鸯图案。 16. 忍孤前约:忍受孤独,不履行之前的约定。 17. 教人花貌:让人如花般的容颜衰老。
去完善
赏析
《中兴乐》是晚唐词人李珣的一首言情词,此词通过对女子思念情人的描绘,表达出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无奈的哀叹。词人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忧伤与惆怅。 “后庭寂寂日初长,翩翩蝶舞红芳”两句,通过对庭院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沉闷的氛围。在漫长的白天里,蝴蝶翩翩起舞于红花之间,这与庭院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波澜起伏。 接下来,“绣帘垂地,金鸭无香”两句,通过描述绣帘低垂、香炉无香的景象,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的孤寂和对往事的回忆。金鸭香炉曾是她与情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的象征,而今却已无香,透露出她心中的无奈与感伤。 下片开始,“谁知春思如狂,忆萧郎”两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强烈的思念之情。她的春思如同狂风暴雨,无法抵挡。她对恋人的思念如此强烈,以至于她不禁回想起与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紧接着,“等闲一去,程遥信断,五岭三湘”三句,表现出情人离去的无奈和距离的遥远。虽然他们相隔千里,但她依然坚信他们的爱情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接下来的“休开鸾镜学宫妆,可能更理笙簧”两句,揭示了女主人公决心暂时放下对情人的思念,尝试投入到其他事物中,以减轻内心的痛苦。她不愿意在镜子前梳妆打扮,因为她害怕自己会变得更加悲伤。然而,这并没有让她真正摆脱思念的痛苦。 最后,“倚屏凝睇,泪落成行。手寻裙带鸳鸯,暗思量。忍孤前约,教人花貌,虚老风光”四句,表现了她在思念过程中愈发难以控制的情绪。她倚靠在屏风上,泪如雨下。她不禁回想起曾经与情人许下的誓言,感叹自己的青春在等待中悄然流逝。这四句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深深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兴乐》是唐代著名词人李珣的一首描绘江湖渔民生活场景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大约公元900年左右。在当时的唐朝,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和中兴的短暂繁荣,但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这一时期,民间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越发强烈。 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宫廷音乐家的李珣无法再为朝廷效劳,转而投身于民间,创作了大量的描述民间生活的词作。他的作品以清新明快的笔触,反映了渔村水乡的风俗民情和百姓们的欢乐生活。在这些作品中,他以亲身经历描绘了“烟波钓徒”等渔夫的生活,寄托了自己对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落,民间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却在蓬勃地发展着,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抒发内心情感的平台。 总的来说,《中兴乐》这首词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生动活泼的江湖渔民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民间自由生活、美好愿景的热爱,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