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四月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关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月的余杭,晴朗的天色给万物带来生机。樱桃和豆子成了美酒,绿色的草原和白鹅的村庄相互映衬。河水高涨,小船在河面上轻轻滑行;微风吹拂,衣袖的影子在翻飞。几户人家开始忙碌地养蚕,家家户户白天闭门而居,一片宁静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四月:农历四月。
2. 余杭: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3. 生意:生计;这里指农事活动。
4. 朱樱:红色的樱桃。
5. 青豆酒:以嫩豌豆酿成的酒。
6. 白鹅村:白色的鹅群栖息的村庄。
7. 船头滑:指河水充足,船行水面不搁浅。
8. 袖影翻:形容微风拂过衣袖,影子随之摇曳。
9. 蚕事动:养蚕的农事活动开始。
10. 昼关门:白天关闭家门,表示蚕室需要保持安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间诗人游览余杭的所见所闻。诗人首先通过对天气、果实、植物等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樱桃熟了,新绿的草地上住着洁白的鹅群。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又细致地刻画了水和风的动态之美: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滑动的船只,轻柔的风吹拂着衣袖的影子翩翩起舞。诗人在描绘完自然环境之后,又着眼于人物活动,点出了此时正值养蚕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之中。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白珽巧妙地把大自然和人的活动融入在同一个画面中,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而在整首诗的结尾处,他以“寂寂昼关门”来形容蚕妇们的辛劳,既是对辛勤劳作的赞美,也是对乡村生活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余杭四月》是元代诗人白珽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创作的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篇。当时诗人已在杭州居住多年,对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有深厚的了解和感情。
在元初时期,由于战乱和民族融合的影响,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变化。元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政策来安抚民众,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杭州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人们逐渐适应了新的社会秩序,开始恢复生产和生活。
在这个特殊时期,白珽作为一位士人,虽然未能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抱负,但他将关注点转向了民间生活和自然风光。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段时间里对故乡美景的赞美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四月间余杭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