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天竺后山

标题包含
游天竺后山
山转龙泓一径深,岚烟吹润扑衣巾。 松萝掩映似无路,猿鸟往来如有人。 讲石尚存天宝字,御梅尝识建炎春。 城中遮日空西望,自与长安隔两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转龙泓通幽静,岚烟滋润衣裳摆。 松萝遮掩无路径,猿鸟嬉戏犹如人。 古迹尚有天宝年,御梅犹记建炎春。 城中心生空期盼,如今已远离长安。
去完善
释义
1. 龙泓:地名,在浙江杭州灵隐寺前的泉池中,泉水涌出形成一条小龙的样子,因此得名龙泓。 2. 岚烟:指山林中的雾气。 3. 松萝:一种寄生在松树上的植物,常用来形容山中深幽的环境。 4. 讲石:据说唐玄宗曾在天竺山讲经,这里指的是唐玄宗曾讲经的地方。 5. 天宝字:指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写的字。 6. 御梅:相传南宋高宗曾游天竺山,亲手种植了一株梅花,后来被称为御梅。 7. 建炎春:指宋高宗赵构在位时的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的春天。 8. 长安:古代中国西安的别称,这里是比喻临安城(现在的杭州)与皇城之间的遥远距离。 9. 两尘:尘土飞扬的道路,这里用来形容临安城与皇城之间的距离。
去完善
赏析
《游天竺后山》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作者心境的诗作。诗人以山为起点,描摹了深山幽谷的景象:“山转龙泓一径深”,表明自己是在山谷之间穿行,并通过“岚烟吹润扑衣巾”这一细节展现了山间云雾缭绕、湿润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的诗句则转向了对丛林景象的描绘:“松萝掩映似无路,猿鸟往来如有人”,暗示出此处环境的僻静与生趣盎然。 随后,诗人在叙述中游走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提及“讲石尚存天宝字,御梅尝识建炎春”,这表明他一边游览山水,一边在思考历史的痕迹。“讲石”和“御梅”这两处景观显然带着沉重的历史记忆,它们诉说着唐朝盛世以及宋朝的灭亡。这种跨越时空的思考赋予了这首诗更深远的意蕴。 最后两句“城中遮日空西望,自与长安隔两尘”则在揭示诗人因年代久远而造成的心理距离感。尽管如今已经与长安相隔两地,但诗人仍以满怀的深情望向那座古城,展现出一种复杂难言的情感。总之,这首《游天竺后山》以其深厚的哲理意味和优美的诗词形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使得读者在领略美景的同时陷入深深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天竺后山》是元朝诗人白珽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271年至1368年之间。在创作这首诗时,白珽正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即元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的统治范围包括了今天的中国以及部分中亚地区。元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文化交融。 白珽是元朝时期的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在这首诗《游天竺后山》中,白珽通过对天竺后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元朝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