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和

标题包含
清和
白苎渐相便,因知物候迁。 空山一雨后,小槛绿阴前。 鶑在留春思,人幽减昼眠。 此时风日好,元不似梅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逐渐成熟的白苎,让我们了解到了季节的变化。 一场雨后,青山显得更加空灵,绿色的树木在小栏杆前摇曳生姿。 黄莺儿仿佛在留住春天的思绪,人们在这个幽静的地方睡得更加安稳。 此刻的阳光和风都是如此美好,并不像梅花盛开的季节那样寒冷。
去完善
释义
《清和》白珽注释如下: 1. 白苎:一种白色的麻布。这里用来形容初夏的景色。 2. 物候: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现象,如季节更替、花开花落等。 3. 空山:空旷的山野。 4. 小槛:小的栏杆或围栏。 5. 绿阴:绿色的树荫。 6. 鶑:即黄莺,是一种春天的鸟儿。 7. 留春思:留恋春天的思绪。 8. 人幽:指人在幽静的环境中。 9. 减昼眠:减少白天的睡眠。 10. 元不似梅天:意思是现在的风和日丽与梅花盛开的天气不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歌的开头两句“白苎渐相便,因知物候迁”,通过描述植物的生长的变化,揭示了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接下来的两句“空山一雨后,小槛绿阴前”,描绘了春雨过后,山林绿意盎然的景象,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宜人的春景图。接下来的两句“鶑在留春思,人幽减昼眠”,则进一步表达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宁静,使人们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也不禁产生留恋之情。最后两句“此时风日好,元不似梅天”,则通过对比春天的风和日丽与梅雨天的潮湿闷热,突出了春天的美好与舒适。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和》是元代诗人白珽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创作背景如下: 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也是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白珽等。白珽生活在元朝中期,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由于他的才华横溢,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在创作这首《清和》时,白珽正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初夏时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白珽在这个时候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赞美自然的诗篇。他在诗中通过对初夏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清和》这首诗是在元朝时期,白珽在生活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创作的。他通过描绘初夏的美景,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白珽的诗歌才华,也为我们了解元朝时期的文化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