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三月送周宰行
中郎宜有后,余庆在孙枝。
学术堪时用,公卿半已知。
五行人鲜俪,四字格尤奇。
自此官清要,毋忘老布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的中级官员应该有后代,他们会带来好运。
他们的学识适合应用在当今社会,许多高级官员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五行的概念让人惊叹,而四字的诗歌形式尤其罕见。
一旦他们担任了重要的职位,请不要忘记那些平凡的人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丁巳:即公元1077年(北宋神宗熙宁十年)。
2. 中郎:指汉代著名的学者黄宪。
3. 宜有后:意谓周宰德行高尚,犹如黄宪般应当后继有人。
4. 余庆:余荫,先人的德泽。
5. 孙枝:比喻子孙后代。
6. 学术:学术成就。
7. 堪时:能顺应时代潮流。
8. 用:用处。
9. 五行人:指五行之人。古代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分类人物,此处代指各行各业的人才。
10. 鲜俪:少见匹敌。
11. 四字格:此处指律诗的平仄韵律格式。
12. 要:显要职位。
13. 老布衣:李吕自指,表示自己身为一介平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写给即将离任的周宰的送别诗。诗人在诗中以中郎之子、公孙树为喻,表达了对其后继有人的期许和祝福。同时,诗人指出,周宰的学识和才能已得到公众的认可,他前途无量。诗人以五行人鲜俪、四字格尤奇等诗句赞美周宰文才出众,祝愿他在新的职位上清廉正直,不忘初心,始终关爱百姓。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鼓励和期待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官场道德的关注和对民生福祉的关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丁巳三月送周宰行》,是宋代诗人李吕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的“丁巳”指的是北宋时期公元1077年(元丰二年),而三月则是春季的第二个月,代表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
在这一年,李吕度过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科举失利。尽管他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工作。这首送别诗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在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这一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响,也有苏轼、黄庭坚等浪漫主义诗歌的兴起。李吕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股清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