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画师郭叔詹
蚤觉儒冠多误身,聊工传写养偏亲。
丹青游戏臻能事,造化生成羡逼真。
笔下岂皆行路辈,眼中谁是筑岩人。
会当诏作云台像,画手惟君妙入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就察觉到儒家学者往往容易耽误自身前途,现在只能以替别人书写来赡养母亲。在绘画游戏之中达到技艺的最高境界,十分羡慕那些能够逼真的再现自然万物的人。在我笔下的这些人物并不是全都是普通的路人,谁是我眼中那筑基立言的人呢?总有一天我会将这些人物描绘成云台山的人物图像,而我的绘画技巧则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去完善
释义
1. "蚤觉":意指及早醒悟。
2. "儒冠多误身":"儒冠"指的是儒士的帽子,这里代指儒生;"误身"意思是耽误自身的前程。这句话的意思是尽早认识到儒生的道路并无法确保个人的成功。
3. "聊工":暂且从事的意思。
4. "传写":将原作照描或仿制出来。
5. "偏亲":指父母双亲中去世的一方。
6. "丹青游戏":"丹青"是指绘画的颜色,"游戏"在这里是轻松随意地进行绘画的意思。
7. "臻能事":达到技能的最高境界。
8. "造化生成":表示天地的创造力量。
9. "羡逼真":羡慕画作的逼真程度。
10. "笔下":指画家笔下的人物。
11. "行路辈":指普通百姓。
12. "筑岩人":古人修建石窟佛像的石匠,这里是借指技艺高超的人。
13. "会当":表示将来某个时候。
14. "云台像":云台之上所绘的壁画或塑像。
15. "画手":指画家。
16. "惟君":只有您。
17. "妙入神":形容技艺之精湛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画家郭叔詹的诗。诗的开头,诗人以自己为喻,表达了对儒生身份的不满,认为儒家学问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益处。接着,诗人提到郭叔詹以绘画为生,照顾年迈的父母,表现了其孝心。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赞扬郭叔詹的画艺高超,仿佛能使世间万物跃然纸上,真实生动。第四、五句则是诗人的反问,质疑世俗的眼光和看法,表达出对郭叔詹的敬仰之情。最后两句,诗人想象郭叔詹将来会受到皇帝的召见,为其绘制云台之像,展现出对其画技的高度认可。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郭叔詹才华的赞赏和对绘画艺术的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画师郭叔詹》是南宋诗人李吕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作于南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年-1162年)。李吕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
在李吕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势力不断南侵,使得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疆土严重受损;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也十分严重。李吕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
此外,当时的画坛也十分活跃。画家们通过各种绘画技巧,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郭叔詹作为一位擅长描绘山水风景的画师,其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李吕在诗中将郭叔詹的画艺与他的个人品质相结合,表达了对这位画师的敬意和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