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轩
穷耽世味不期骄,安得羹墙暂见尧。
未到闻韶饱三月,且求陋巷乐箪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期沉湎于世间滋味并不会使人感到骄傲,反而想要暂时看见如尧舜那样的圣贤来指导我们。在还没有体验到美好的事物之前,让我们先追求那些在简陋环境下仍然能过得快乐的人们。
去完善
释义
1. 澹轩:诗人自号,意味着清虚高远。
2. 耽:沉溺、沉湎的意思,此指沉溺世事纷扰中。
3. 不期骄:不期望自己骄傲,表示谦虚的态度。
4. 安得:如何能、怎能得到之意。
5. 羹墙:仰慕贤者的意思,这里借指尧这样的明君。
6. 闻韶: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宴请孔子时演奏的乐曲。此处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境界。
7. 饱三月:意指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仿佛过了一个月那么久。
8. 陋巷:简陋的街巷,代表贫困的生活环境。
9. 箪瓢:形容简朴的生活用具,这里用作动词,指享受简朴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澹轩》是宋代诗人李吕创作的一首描绘恬淡心境的诗歌。首联“穷耽世味不期骄”表明诗人在贫穷的生活中并不期待骄傲,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颔联“安得羹墙暂见尧”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像尧那样贤明的君主出现,以实现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颈联“未到闻韶饱三月”意味着诗人尚未听到美妙的音乐,暗示他还没有得到欣赏美妙事物的机会,内心感到遗憾。尾联“且求陋巷乐箪瓢”则表达了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享受着简朴的生活带来的快乐。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恬淡自得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期望国家繁荣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澹轩》是南宋诗人李吕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末期。当时金国灭亡,蒙古帝国崛起,南宋面临极大的外部压力。
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李吕作为一位文人,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但因科举失利,未能取得功名。尽管如此,李吕仍然坚持诗歌创作,以抒发胸臆。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澹轩》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诗中,李吕通过对澹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淡泊名利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暗示了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在动荡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