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晦翁游玉涧
夜琴响空山,临流水方折。
老仙何处来,欣赏共清绝。
不知卢仝家,还有许风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深人静时,古琴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之间,临近流水处才折回。
哪位神仙来到此地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清丽绝伦的景色。
不知道卢仝的家附近,是否也有如此美好的风光。
去完善
释义
1. 晦翁:即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因晚年隐居于浙江龙泉山,所以又被称为“晦翁”。
2. 玉涧:指浙江龙泉山的一处景点。
3. 夜琴:夜晚弹起的琴声。
4. 临流:面对流水。
5. 方折:水流曲折的地方。
6. 老仙:对年长者的尊称,这里指陈亮。
7. 清绝:形容环境清幽。
8. 不知卢仝家:卢仝是唐朝的诗人,以隐居生活著称,这句诗是比喻此地风景优美,可以与卢仝的隐居之地相媲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晦翁(作者的老师)在玉涧游玩的场景。首句“夜琴响空山,临流水方折”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静谧的山谷中传来悠扬的琴声,诗人靠近溪水边,聆听着流水声,身心都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接下来的两句“老仙何处来,欣赏共清绝”表达了对老师晦翁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他们共同欣赏这美景,心灵得到了升华。最后两句“不知卢仝家,还有许风月”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不足的反思,以及对卢仝的崇敬之情。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了师生间的深厚感情以及诗人的谦逊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陪晦翁游玉涧》是南宋诗人李吕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05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中原地区陷入金国统治。而诗人李吕则生活在当时的福建路建宁府瓯宁县(今福建南平市)。
李吕在早年曾求学于朱熹门下,朱熹逝世后,他继承和发展了朱熹的学术思想。在这个时期,他与晦翁(即朱熹)共同游历山水,探讨学问。玉涧位于福建省顺昌县高阳乡境内,是一条美丽的溪流。在游览过程中,李吕以诗抒怀,写下了这首《陪晦翁游玉涧》。
在这首诗中,李吕通过对玉涧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与晦翁共同游历的喜悦之情。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诗既展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风雅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族矛盾的历史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