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
眼尾。
寄深意。
一点兰膏红破蕊。
钿窝浅浅双痕媚。
背面银床斜倚。
烛花先报今宵喜。
管定知人心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眼睛的眼角。
寄托深深的情意。
一点点香脂让兰花绽放。
金镶玉的镜子映出迷人的双眼。
侧卧在银床上休息。
烛光预示今晚的欢愉。
这份深情尽在不言中。
去完善
释义
1. "眼尾":指眼睛的尾部,即眼角。这里可能是暗示眼神传递深情。
2. "寄深意":通过眼神将深深的情感传达给对方。
3. "兰膏红破蕊":兰膏是指用兰草炼制的蜡烛,红破蕊是指蜡烛燃烧时红色的火焰照亮了花蕊。这里可能是指用烛火象征热情的感情。
4. "钿窝浅浅双痕媚":钿窝是指用金珠装饰的头发,浅浅双痕媚形容头发上的装饰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5. "背面银床斜倚":银床是指以金属为框架的卧榻或床,斜倚是指斜靠在床头。这里是描述女子背对镜头,斜靠在床头的情景。
6. "烛花先报今宵喜":烛花是指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花,这里表示烛火的闪烁仿佛在提前预告今晚将有喜事发生。
7. "管定知人心里":这里的“管”字可能表示肯定,意思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定会让人心里喜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美人轻点胭脂的画面,将美人的眼神与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眼尾”暗示了美女的羞怯、内敛之情;“寄深意”则透露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她的妆饰精细巧妙,轻点胭脂,使人产生无限遐想。而“钿窝浅浅双痕媚”以细微的笔触描绘出她的妆容细节,突出了其娇柔美丽的形象。接下来,词人以银床为背景,写出美女斜倚的姿态,展示出她婀娜多姿的身影。同时,作者还通过“烛花先报今宵喜”这一情景,预示了今晚将有喜事发生,使得整首词具有了浓厚的戏剧性效果。最后一句“管定知人心里”则充满了乐观和自信,展示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调笑令》是唐朝诗人李吕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天宝年间,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同时也开始出现社会矛盾和危机。唐玄宗沉迷于享乐,对朝政疏于管理,导致政治腐败严重。此外,边疆战事频发,尤其是安史之乱爆发,使唐朝陷入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吕作为一位文人,对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他的诗歌作品主要表现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调笑令》这首词中,他以诙谐幽默的手法,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情冷暖,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