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仲春携小子访别晦翁过亲友江清卿之门其嗣子尚幼不果见次早道经江清卿墓下怅然有怀
肩舆兀兀度山村,细雨凄风日易昏。
问店旧曾来托宿,支颐今觉顿销魂。
故人委蜕荒春草,倦客空怀合暮云。
古木阴连藏小隠,招呼无复笑迎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乘着轿子缓缓穿过山村,细雨冷风吹过天色渐暗。回想曾经在此住宿过的老店,如今却让人黯然神伤。老友已逝如春草般凋谢,疲于奔波的我心怀愁绪。古老的树木荫蔽下隐藏着一所幽静居所,然而再也无法看见那热情相迎的笑容了。
去完善
释义
1. 庚戌:干支纪年法中的“庚戌”表示六十甲子中“庚”字后的第十位,此指某个年份的2月或3月。
2.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3. 小子:晚辈、学生。
4. 晦翁:指南宋理学家朱熹,号晦庵,谥文。
5. 江清卿:生平不详,从其名看可能是个隐逸文人。
6. 支颐:用手托着下巴。
7. 托宿:投宿。
8. 荒春草:春天来临,草木丛生。
9. 倦客:疲惫的旅客。
10. 暮云:傍晚的云彩。
11. 古木阴连:古老的树木遮天蔽日。
12. 招呼无复:呼唤无人应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吕的作品,描述了他与儿子探访友人别晦翁时的所见所感。首先,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山村的景象,风雨交加,天色昏暗。接着,他回忆起过去在友人家中借宿的日子,感慨万千。然后,他写到故人已逝,只留下荒草丛生的坟茔,而他自己也倦于奔波,只能寄希望于暮云汇聚。最后,他描绘了隐藏在山中的别晦翁的居所,树荫婆娑,无人迎接。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在怀念故人的同时,也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庚戌仲春携小子访别晦翁过亲友江清卿之门其嗣子尚幼不果见次早道经江清卿墓下怅然有怀》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文人李吕。根据诗题中的“庚戌”可知,此诗创作于庚戌年(具体年份因缺少更多上下文信息而不能确定)的春季。
在这个时期,李吕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刚刚结束了一段漫长的游学之旅,开始尝试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就包括诗人所提及的别晦翁和江清卿。然而,命运却在这个时候给了李吕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朋友江清卿不幸离世,这让他深感痛惜。
这个时期的宋朝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虽然经历了短暂的战乱,但整体上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吕得以有机会结识来自各地的朋友,拓展自己的视野,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悲欢离合、时代变迁的故事。它既反映了李吕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和时代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