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贺吴守被召

标题包含
贺吴守被召
吴公骨秀如天人,胸襟落落皆经纶。 少年固已富家学,筮仕聊称梅子真。 挽弓驰马特余事,智勇未减飞将军。 向者长汀初拥节,寇攘聚集惊乡村。 谁知抚定有长策,不戮一夫令自新。 稚耋讙呼弛兵革,至今妥贴无叛民。 移帅赣川尤镇静,宿奸褫魄胥崩奔。 往年群盗号渊薮,一旦荒垄安锄耘。 钱流地上非横索,铃斋坐啸生阳春。 践更盘错威望著,素秉公廉政有神。 贪吏望风争解去,冤民在处皆获伸。 还家坐席曾未煖,迅召连催已在门。 或人未免巧求誉,我公特立天下闻。 厥今器识兼文武,倒指谁欤当此举。 江淮百万屯边兵,转输馈饷倾吴楚。 中原荆棘今几年,师老不试漫貔虎。 陛下翻然采舆论,天意可见公宜处。 裴度指日平蔡州,充国先零岂难取。 唾手燕云会有时,伫看大将建旗鼓。 勒功异域鄙班超,归佐熙朝作申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吕(1902年-1970年),原名李树藩,字吕,号竹君,河北安国人。中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 李吕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行书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吴公俊美似天神,胸怀宽广藏满智慧。 自幼家庭富学问,仕途起点称号梅。 射箭骑马都是余兴,勇猛无畏不输飞将军。 早年镇守汀州长,匪贼四起百姓慌。 谁能想到他平定有方,百姓新生无一死亡。 稚童耆耋欢呼停止战火,至今安定再无叛民。 调任赣川仍镇定从容,奸邪之辈尽皆逃匿。 过去此地是贼窝,如今已是农田耕耘。 钱粮充盈并无私贪,和谐共处万物复苏。 再任经历严酷考验,廉洁公正名满天下。 贪官污吏闻风而逃,百姓冤屈得以昭雪。 回到家中座位尚未暖,朝廷召唤已到门前。 有人试图巧取名誉,但他独立自在众目睽睽。 如今他的才华横溢,谁还能比得上他的能力? 江淮千万士兵守卫边疆,补给运输遍及吴楚之地。 中原荒芜已有数年,军队长久未见战场。 皇上若能听取舆论,天时地利都站在你这边。 裴度即将平息蔡州之乱,赵充国岂难收服先零? 重建燕云之日不远矣,等待大将再次挥师进攻。 功勋卓著异域之地超越班超,归来辅佐国家定如申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守:作者的好友,这里的"守"是官职名,指当时的苏州知州。 2. 被召:指被朝廷征召担任更高的职位。 3. 李吕:字丹山,南宋著名的诗人、官员。 4. 骨秀如天人:形容吴守相貌清朗,气质出众。 5. 胸襟落落皆经纶:形容吴守才学出众,智慧谋略兼具。 6. 家学:家庭教育,这里指吴守所受的家教。 7. 筮仕:通过占卜来决定出任官职的地点,这里只是象征性的说法。 8. 梅子真:即梅福,西汉时的隐士,后来辞官归田。这里以梅子真比喻吴守的任官生涯。 9. 飞将军:指汉代的李广,以箭术高超、勇敢善战著称。这里用来赞美吴守的军事才能。 10. 向者:从前,指吴守治理苏州的事例。 11. 长汀:苏州的一条河。 12. 拥节:执掌符节,指吴守出任苏州知州的职务。 13. 寇攘:盗贼蜂起的意思。 14. 抚定:安抚平定,指吴守成功地平息了盗贼之乱。 15. 不戮一夫令自新:指吴守对待盗贼的政策,通过教育感化使他们改过自新,而不是简单杀戮。 16. 稚耋:泛指老少百姓。 17. 讙呼:欢呼,指民众对吴守政策的欢迎和感激。 18. 戈鋋: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19. 妥贴:安稳,这里指社会秩序的安定。 20. 赣川:今天的江西赣州地区。 21. 镇静:镇定稳重,指吴守的执政风格。 22. 宿奸:长期为恶的罪犯。 23. 褫魄:丧失勇气,这里指罪犯被吴守震慑。 24. 胥崩奔:全都崩溃逃跑,形容罪犯被打击后的状况。 25. 锄耘:耕种,这里指农业生产。 26. 钱流地上:形容金钱流通于民间。 27. 横索:强行索取,这里指吴守反对贪污腐败的行为。 28. 铃斋:指官府,这里指吴守办公的地方。 29. 坐啸:闲坐吟唱,形容吴守从容治理政务。 30. 践更:实际经历,这里指吴守处理各种政务。 31. 盘错:错综复杂的问题,这里指政务中的难题。 32. 威望:声望与权威,这里指吴守在处理政务中的威严和声誉。 33. 素秉公廉:一直坚守公正廉洁的原则。 34. 贪吏:贪污的官员。 35. 解去:辞去官职,这里指受到吴守感召的贪官主动辞职。 36. 冤民:受到冤屈的百姓。 37. 在处:处处,到处。 38. 未煖:尚未暖和,形容时间短暂。 39. 迅召:急速召唤,指朝廷紧急召见吴守。 40. 或人:有人,这里是作者自己的一种谦虚表达。 41. 巧求誉:故意争取名誉,这里含有贬义。 42. 我公:指吴守,这是一种尊称。 43. 特立:与众不同,出类拔萃。 44. 器识:才干和见识。 45. 兼文武:具备军事和政治才能。 46. 倒指:屈指数,表示数量不多。 47. 谁欤:是谁,疑问代词。 48. 当此举:担负这个重任。 49. 百万屯边兵:指当时集结在江淮一带的大批边防军。 50. 转输馈饷:运输粮草供应军队。 51. 吴楚:指江苏和湖北一带。 52. 荆棘:形容社会混乱的状况。 53. 师老:军队疲劳,战斗力下降。 54. 貔虎:比喻勇猛的士兵。 55. 陛下:皇帝,这里指南宋皇帝。 56. 翻然:很快地改变。 57. 采舆论:采纳公众的意见。 58. 天意可见:可见天命所归。 59. 公宜处:您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60. 裴度:唐朝的名将,曾经成功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61. 指日:不日,很快。 62. 平蔡州:指裴度平定了淮西藩镇之乱。 63. 充国先零:西汉赵充国曾击败先零部落。 64. 岂难取:意思是取得胜利并不难。 65. 唾手:轻易,毫不费力。 66. 燕云:指北方边境地区。 67. 建旗鼓:建立战功。 68. 勒功:刻石记功,这里指立下赫赫战功。 69. 异域:外地,指战场。 70. 鄙班超:意思是说班超的事迹不值得夸耀。 71. 归佐熙朝:回来辅佐朝廷。 72. 申甫:北宋的名将,被誉为"杨无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赞美了吴守的文韬武略和清廉政声。诗人通过对其军事才能、政治谋略以及道德品格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一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形象。全诗雄浑豪放,激情四溢,表达了作者对吴守的钦佩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吴守被召》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李吕创作的一首贺诗。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8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社会政治氛围较为复杂。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与金国长期对峙,而南宋国内则存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这个时期,南宋政府为了抵御金兵的进攻,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加强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以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 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李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十分关心。他与吴守交情甚好,在得知吴守被朝廷召用时,感到非常欣慰。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贺吴守被召》来表达对好友的祝贺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无法为国尽忠的遗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