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予一病七十日心事牢落作诗自解

标题包含
予一病七十日心事牢落作诗自解
抱病懒巾栉,自度作黄冠。 披褐襟便短,拖鞋步稍安。 忘机任俗薄,遮眼把书看。 未必不为福,善乎能自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吕(1902年-1970年),原名李树藩,字吕,号竹君,河北安国人。中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 李吕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行书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因为生病而不愿意梳理头发,于是决定自己制作道士的头冠。披着粗布衣感觉舒适,脱下鞋子走路更觉得安稳。抛却心机任凭世俗冷淡,戴上眼镜读书更加专注。这未必不是一种福气,善于自我安慰也是一种智慧。
去完善
释义
1. 巾栉:古代的一种头饰,这里代指梳理头发。 2. 黄冠:即道士之冠,这里借指做道士。 3. 披褐:披着粗布衣,表示生活简朴。 4. 遮眼把书看:谓放下世俗烦恼,专心读书修养身心。 5. 为福:得到幸福。 6. 善乎:好好,常用于劝慰或祝愿的话。 7. 自宽:自我宽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吕在患病期间的心境与行动。通过诗人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生活中有自我调适能力的人,面对困难时,他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还能积极寻求自己的精神寄托。“抱病懒巾栉”表现了诗人病重时的形象,意味着他卧病在床,没有精力去打理日常琐事;“自度作黄冠”则表现了他借助于道教理念,使自己超脱于现实生活困境的意向。接下来的“披褐襟便短,拖鞋步稍安”则进一步描述了他在身心俱疲的状况下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姿态,以求心灵的安宁。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他还有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忘机任俗薄,遮眼把书看”就表明他能做到忘怀世俗纷扰,无视浅薄之风,而用心阅读诗书来提升自我修养。这种对于人生态度的张力,展现了诗人坚定的生活信念和卓然独立的人格魅力。 最后,他以“未必不为福,善乎能自宽”表达出自己面对疾病的心态:虽然身处困境,但并不一定不是一种福气。只要学会善待自我、自我宽慰,就可以在其中发现生活的智慧与意义。这一诗句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予一病七十日心事牢落作诗自解》是南宋诗人李吕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抒怀诗。李吕生于北宋末年,历经南宋王朝的兴衰,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后辞官归隐,致力于教育和文学创作。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既有过人生的辉煌,也有过痛苦的失落。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在他晚年时期,那时他的健康状况不佳,曾一度卧病不起,身心备受折磨。在这段时间里,李吕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自己过去的功过得失进行了反思,也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期待。 在这首诗中,李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了他在病痛期间的所思所感。诗句中流露出他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执着。他回顾了过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感叹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既有深沉的思考,也有婉转的抒情,充分展示了李吕作为诗人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才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