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挼花弄扇。
碧斗遥山眉黛晚。
白玉阑干。
倚遍春风翠袖寒。
难寻可见。
何似一双青翅燕。
人瘦春残。
芳草连云日下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抚花朵,摇动扇子。
远山如眉黛,暮色渐浓。
白色的栏杆,倚靠在春风中,翠袖生寒。
难以寻觅的美好,如同双飞燕子。
人在瘦弱,春天将去。
草色连天,太阳慢慢沉下山。
去完善
释义
1. 挼花弄扇:挼,揉搓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揉搓花瓣,玩弄团扇。
2. 碧斗遥山:碧斗,比喻青山犹如碧玉一般温润;遥山,远山。
3. 眉黛晚:眉黛,画眉的墨;晚,夜晚。
4. 白玉阑干:白玉般的栏杆。
5. 倚遍春风:倚,靠着;遍,全部;整句意思是春天来的时候靠在栏杆上欣赏美景。
6. 翠袖寒:翠袖,绿色的袖子;寒,寒冷。
7. 何似一双青翅燕:何似,什么样的景象才能与之相比;青翅燕,青色翅膀的燕子。
8. 人瘦春残:人瘦,人变得消瘦;春残,春天的末尾。
9. 芳草连云:芳草,繁茂的草;连云,与云相连。
去完善
赏析
《减字木兰花》是南宋诗人朱敦儒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小词。通过揉捻花朵、摆弄扇子等细腻的动作,将春天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界中的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如“碧斗遥山眉黛晚”,用美女的眉毛来形容远山,使山景更具有美的韵味。下片通过对白玉栏杆、青翅燕等具体事物的描述,使整首词更加丰满和立体。此外,诗人还运用了草绿色、碧玉色等色彩,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总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手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春色而引发的感叹和思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是南宋词人朱敦儒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34年,正值南宋初期。
在南宋初期,朱敦儒经历了从北方逃难到江南的历程,目睹了金兵南侵带来的战火离乱。他在江南地区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关注国家兴亡,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这一时期,朱敦儒的词风由早期的婉约绮丽转向豪放雄浑,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减字木兰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朱敦儒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他在乱世中的惆怅和感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朱敦儒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南宋初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