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野亭
二纪看花瘴雾中,野园今日又东风。
人心有感时时别,春色无私处处同。
长笛一声诸曲尽,巨觥双饮百愁空。
风清水暖群鱼上,谁向荆溪占钓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二十年来赏花如入迷雾,荒野公园如今再次迎来春风。
人们的心情时刻在变,而春光却无私地洒满每个角落。
悠扬的长笛声中,各种曲子都已演奏完毕,举起大酒杯畅饮,让忧愁烟消云散。
风和日丽,水面温暖,成群结队的鱼儿游上来,谁会在荆溪边准备垂钓呢?
去完善
释义
1. 二纪:指二十四年。
2. 野园:乡村的园林。
3. 瘴雾:有毒的雾气,这里指恶劣的环境。
4. 长笛:一种古代的管乐器。
5. 巨觥:大杯。
6. 荆溪:水名,在江苏无锡市南。
去完善
赏析
《春野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陶弼在春野亭的所见所思,通过对春光、人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期待。
首先,诗人以“二纪看花瘴雾中”起句,回忆起过去二十年来的曲折经历,仿佛看见春天花朵盛开时,那些瘴气和迷雾交织的景象。而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如今的“野园今日又东风”,用春风吹过田野的场景,表现出希望的气息。
紧接着,诗人借景抒情,提到“人心有感时时别,春色无私处处同。”表明人们的心情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但大自然的春色却是不变的,始终慷慨地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
之后,诗人通过“长笛一声诸曲尽,巨觥双饮百愁空。”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春野亭享受美景和音乐的情景,借助音乐和酒的力量,暂时消解内心的忧愁。
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了“风清水暖群鱼上”的画面,暗示自己在经过一段心灵的挣扎和洗礼之后,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以“谁向荆溪占钓筒。”这句作为结尾,传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坚定的信念。诗人在赏春之余,还传达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尽管生活中会有种种困扰和磨难,但只要心存希望,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野亭》是宋代诗人陶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由唐到宋的历史变革,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在陶弼生活的时代,他是一名官员,曾任广东提举茶盐公事、福建路转运判官等职。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为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这首《春野亭》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