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山

标题包含
游山
白道行深云,云高路弥细。时时天上客,遗路人间世。 烟花最深处,井臼得空刺。天寒鹤巢林,石长泉脉闭。 神化万灵集,心期一朝契。不见金板书,谁知阮家裔。 终期太古人,问取松柏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鲍溶,字德源,唐朝时期文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与韩愈、张籍等人交往密切。 鲍溶在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白道行深远入云端,高耸天际显得道路更为纤细。随时可见天空中的旅客,不小心遗落在人间世的轨迹。 繁华深处的烟火市井,水井和杵臼相嵌着人间的空闲与忙碌。寒冷的天气里,仙鹤在树林中筑巢,而清泉因石头延伸而被阻断。 神奇的变化让万物汇集,心灵的期望只在今朝实现。若非看到那些金字般的书籍,谁又能知晓阮氏的渊源呢? 终究期待着那古老的仙人,问一问松柏的寿命究竟多长。
去完善
释义
1. 白道:比喻神仙所居之境,这里形容山中景色优美如同仙境。 2. 云高:指山巅云雾缭绕的景象。 3. 路弥细:山路狭窄崎岖。 4. 天上客:天上的仙人,这里借指山中的隐士。 5. 遗路人间世:留下道路供世人行走。 6. 烟花:云雾烟气,这里指山中雾气弥漫的景象。 7. 井臼:古代耕作的方式,这里用来形容山谷的宁静。 8. 空刺:形容山林间空旷寂静。 9. 鹤巢林:仙鹤在树林中筑巢,形容环境清幽。 10. 石长泉脉闭:石头缝隙中长出了泉水,这里描述了山泉的自然景象。 11. 神化万灵集:神明变化吸引了众多生灵聚集。 12. 心期一朝契:内心期望与神明有一天能够相通。 13. 金板书:道家经典《金刚经》,这里借指道教知识。 14. 阮家裔: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曾作《大人先生传》阐述其归隐的思想。这里代指归隐的志趣。 15. 太古人:远古时代的人,这里指隐士。 16. 问取松柏岁:询问松树和柏树生长的时间,这里指与隐士探讨生活哲学。
去完善
赏析
《游山》是唐朝诗人鲍溶所创作的一首描绘山中景色和表达个人心境的诗篇。全诗以云、路、客、烟花、鹤巢、石泉等自然景观为主线,穿插了神仙传说、个人期许以及对人世的思考等内容,形成了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的艺术风貌。 首联“白道行深云,云高路弥细”描绘出山中道路的情景,以“深云”和“高路”展示出山中的神秘与深邃。第二联“时时天上客,遗路人间世”则将视线转向山中的行人,言“天上客”寓示着超脱尘世、至高无上的境界,而“遗路人间世”则透露出对俗世的留连与不舍。 接下来,第三联“烟花最深处,井臼得空刺”继续描述山中景象,以“烟花”象征繁茂的自然景观,而“井臼得空刺”则以山间村落的日常生活场景来衬托自然之美。第四联“天寒鹤巢林,石长泉脉闭”则从季节变化的角度描绘山中风光,用“鹤巢林”形象地展示了冬日山林的寂静,而“石长泉脉闭”则传达了泉水因寒冬而凝固的现象,增加了山中的冷峻气氛。 第五联“神化万灵集,心期一朝契”则是诗人在观察自然的同时产生的感悟。“神化万灵集”以神仙传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万物有灵的信仰;而“心期一朝契”则揭示了诗人期望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渴望。 最后两联,“不见金板书,谁知阮家裔”和“终期太古人,问取松柏岁”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和对长寿的向往。通过结合神话传说的元素,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超脱尘世的理想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山》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唐德宗时期(公元780-805年)。这个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恢复和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社会矛盾和动荡。 鲍溶作为一位隐逸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充满了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最后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在游山的过程中,他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抒发自己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鲍溶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他的作品往往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宁静的内心世界。《游山》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诗人通过游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