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柳色过疏篱。
花又离披。
旧时心绪没人知。
记得一年寒食下,独自归时。
归后却寻伊。
月上嫌迟。
十分斟酒不推辞。
将为老来浑忘却,因甚沾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的绿意越过稀疏的竹篱。花朵再次凋零。过去的心情没有谁知道。回忆起那年寒食节的时候,我独自归来。归来之后寻找那位佳人。月亮升起,似乎有些晚了。美酒满杯,毫不推辞。因为我以为老年后就会忘记这一切,为什么会沾染上衣服呢?
去完善
释义
柳色过疏篱:疏篱,指稀疏的竹篱。
花又离披:离披,指花朵散乱的样子。
旧时心绪没人知:这里指作者过去的心境无人理解。
记得一年寒食下:寒食,古代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归后却寻伊:寻找伊人。伊,指伊人。
月上嫌迟:月亮升起得晚了。
十分斟酒不推辞:斟酒,倒酒。
将为老来浑忘却:年老之后可能会逐渐忘记往事。
因甚沾衣:为什么还要触景生情,沾湿衣裳?
去完善
赏析
《浪淘沙》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在寒食时节与爱人分别的情景,以及归来后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柳色过疏篱”和“花又离披”的景象,表现出季节的变化和情感的波动。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去年的寒食节,独自一人返回时的孤独心境。下阕中,诗人想象着与爱人重逢的场景,虽然月亮已经升起,但他并不觉得时间太晚,因为他急于见到对方。在最后的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因为年老而即将忘记往事的担忧,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过去的深深怀念。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时光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浪淘沙》是宋代著名诗人吕本中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0年左右,正值宋室南渡后几十年间。这一时期,北方领土被金人侵占,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内部矛盾重重,局势动荡不安。
在人生际遇方面,吕本中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党争和战乱,以及南渡后的社会变革。他曾任官至尚书省正字,但因直言敢谏,多次遭受贬谪。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证了国家民族的苦难,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时代背景方面,当时金兵南下,朝廷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意见分歧严重。吕本中以儒家士人的家国情怀,忧国忧民之心促使他写下这首词。在这首《浪淘沙》中,吕本中以“世事如梦”的感叹反映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