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邹守鹿鸣宴
贤守声名重泰山,肯将曲学误儒冠。
相期素节终身履,不道青云得路难。
多士联翩阊阖去,忠言凌厉雪霜寒。
朱轓指日归枫禁,廷策烦公具眼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优秀的语文教师,擅长将古文诗意地翻译成优美的现代白话文。在此为您呈现这首诗的对应现代白话文译文:
德行高尚的贤能官员声誉重于泰山,他们绝不会因自己的错误而误导儒士。我们希望始终坚守清白之节操,一生实践真理,无论身处何等境地,都不容易道出青云之路的艰辛。众多贤士们纷纷离开皇宫,他们的忠诚谏言尖锐犀利如同冰雪霜露的寒冷。红色的车驾很快就要回到枫树丛生的园林,宫廷里的考试问题还要劳您亲眼看清楚。
去完善
释义
1. 贤守:指有才德的郡守。这里指的是邹守,即诗题中的“邹守”。
2. 声名重泰山:意指声誉如同泰山一样重大。这里用来赞美邹守的声望。
3. 肯将曲学误儒冠:意思是邹守不会让错误的教育影响儒生。曲学,即错误的教育;儒冠,指儒生。
4. 相期素节终身履:期望保持高尚的品质。素节,清白高洁的品行;终身履,一生践行。
5. 不道青云得路难:不要抱怨仕途艰难。青云,比喻高位;得路难,指追求功名的不易。
6. 多士联翩阊阖去:众多士人络绎不绝地进入朝廷。阊阖,指皇宫的大门。
7. 忠言凌厉雪霜寒:忠诚的建议犹如冰霜严寒般犀利。凌厉,这里是形容建议尖锐有力;雪霜寒,比喻冰霜般的寒冷。
8. 朱轓指日归枫禁:意指邹守即将回到京城。朱轓,指红色的车轮;枫禁,指京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邹守鹿鸣宴”,描述了诗人与志同道合的学者们共赴盛宴的场景,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首句以“贤守声名重泰山”赞美邹守的德高望重;次句则点明学者们不会因追求功名而放弃原则,表现出执着的信仰态度。
接下来的诗句借用了“相期素节终身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和学者们对自己的操守和品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愿意为此付出一生。同时,又用“不道青云得路难”暗示了对前途的乐观期待。
第三句中“多士联翩阊阖去”描绘了众多士子投身国家建设、共同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画面,传递出积极的正能量。而“忠言凌厉雪霜寒”则是强调众人虽然身处困境之中,但仍能坚持讲真话、敢讲真话的精神品质。
最后两句的“朱轓指日归枫禁,廷策烦公具眼看”,不仅为整个诗篇收束,也预示了这群才子们终将有所成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整首诗以咏唱的方式传达出坚定信念、修身齐家的价值观,读来令人感佩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邹守鹿鸣宴》是宋代诗人许应龙的一首咏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追溯到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其时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社会氛围相对和谐。
在这个时期,许应龙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的政治生涯颇为顺遂,历任地方官职。然而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却有一种对世事无常的忧虑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使得他在诗歌中对人生发出了深沉的感慨。
与此同时,在宋仁宗天圣年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士人阶层受到重视。这使得文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问题。这种时代背景也影响了许应龙的作品风格,使其在诗歌中展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