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节使少保 其一

标题包含
挽节使少保 其一
一节忠勤绍祖风,貂蝉七叶擅华宗。 版曹羡利巍迁秩,强敌知名特敛容。 荐士半跻青琐闼,为民数奏皂囊封。 龙旗虎节今何在,纪绩还须仗蔡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章节歌颂了忠诚勤勉的精神,它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就像一棵有着七个叶子的貂蝉树,独占荣华之宗。 我们羡慕那些因为才能而不断晋升的人,即使面对强敌也保持着显赫的名声。 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有半数的人都登上了政府的殿堂。他们为民众谋福祉,屡屡上奏请求采纳。 如今龙旗和虎节都已成为过去,要想记录下这些功绩,还需要依赖像蔡邕这样的文人墨客。
去完善
释义
1. "绍祖风":"绍"即继承之意,"祖风"指祖先的风范。这里表示作者继承了祖先的忠诚勤奋之风。 2. "貂蝉七叶":"貂蝉"在古代是高官的代称,"七叶"指的是第七代人。这句诗赞美节使家族世代簪缨,文采风流。 3. "版曹羡利":"版曹"是指古代负责管理户籍、赋税等事务的官员,"羡利"指多余的收益。这句诗表示版曹官员因利益而升迁。 4. "强敌知名":"强敌"在此指强大的外敌,"知名"意为闻名。这句诗赞扬节使在外敌面前表现出威仪。 5. "荐士青琐闼":"荐士"是指推荐人才,"青琐闼"是指皇宫的大门,这里比喻朝廷。这句诗表示节使推荐了许多人才进入朝廷。 6. "为民数奏":"为民"指为百姓着想,"数奏"指多次上疏。这句诗表示节使关心百姓,多次向朝廷上报民间情况。 7. "龙旗虎节":"龙旗"代表皇帝的威严,"虎节"是古代使者出使时的信物,象征权力。这句诗表达节使曾经的荣耀如今已不再。 8. "纪绩蔡邕":"纪绩"指记录功绩,"蔡邕"是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擅长撰文歌颂先贤。这句诗表示要记录下节使的功勋,需要依赖像蔡邕那样的文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对节使少保的悼念诗。诗人通过对节使少保生前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先,诗人强调了节使少保的忠诚和勤劳,这是他家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诗人通过“貂蝉七叶”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节使少保家族的高贵地位和华彩篇章。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节使少保在版曹(古代官职名)任职期间的优异表现。他因才华出众而受到赞誉和晋升,甚至连强敌都因为他的名声而收敛。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节使少保的威望和影响力。 随后,诗人回顾了节使少保在荐士、为民请命等方面的出色表现。他推荐的人才都得到了重用,他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事迹更是广为传颂。这里,诗人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了节使少保的仁爱和公仆精神。 最后,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于节使少保逝去的不满和不舍。他质问龙旗虎节现在何处,强调了对节使少保英勇形象的缅怀。同时,诗人认为要记录节使少保的丰功伟绩,还需要依靠像蔡邕这样的史学家。这里,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呼唤,表达了对于节使少保永恒的纪念和深深的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节使少保 其一》是南宋诗人许应龙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这个时期,南宋政治腐化,外患频仍,社会矛盾尖锐,诗人的心情也深受影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应龙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侍郎、兵部尚书等职,对国家和民族的安危非常关注。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节使少保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借古讽今,揭示出当时国家治理存在的问题。诗人在挽词中写道:“死生虽数定,善恶终有报。谁云命不穷,惟有节可用。”表达了他对节操操守的重视和推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