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上何枢密
宋元宪公王沂公,妙龄擢第魁南宫。
清华历徧升谏省,雍容二府亮天工。
却敛经纶来望郡,一镇天雄一镇郓。
政声洋溢彻宸聪,丹诏紫泥催入觐。
庙堂端委秉钧衡,致君尧舜风俗醇。
至今景祐皇祐治,振荡人耳如雷霆。
巍巍勋绩谁能继,三叹真贤生不世。
岂知今日元枢公,矫翼天衢更凌厉。
礼闱得隽冠群英,旋登言路撄龙鳞。
运筹帷幄参宥密,翻私雨露泽全闽。
生平出处总相契,左揆尚虚天有意。
宣麻指日下彤廷,整顿乾坤迈前美。
萱堂正富八十春,彩衣辉映衮衣新。
二公荣贵虽同辙,如此盛事真无伦。
先子姓名叨附骥,况复团司同典记。
遗簪堕履傥未捐,惠顾尚期逮孙子。
鲰生鼓箧趋贤关,朔风急劲修涂艰。
坱圠洪钧转一气,为借阳和先破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宋代的王沂公,年轻时便在科举中拔得头筹。他在清华学府任职,后来又进入谏院,姿态优雅地辅助国家政务。不久,他出任地方官员,先后治理天雄、郓两个重镇。他的政绩出色,连皇帝的耳朵都听得到。皇帝因此召他入朝,任命他为重要官员,希望他能让国家更加繁荣。
王沂公的治国之道使国家的风气变得醇厚,这从当时的政治状况就可以看出。他成就的勋业无人可以比拟,人们称颂不已。然而,谁能想到如今的元枢公(即王沂公)再次展翅高飞,在国家政坛上表现更为出众呢?
元枢公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然后进入谏院为皇帝进言。他参与国家机密事务,为国家治理提供建议。他在福建地区推广教化,使那里的人民受益匪浅。他与王沂公一样,都是廉洁奉公的人,因此他们都得到了皇帝的尊重。
这两位官员的荣耀和地位虽然相同,但他们所做的贡献却无与伦比。幸运的是,我的父亲也能和他们一起工作,共同记录历史。我希望他们能继续关心我们这些后辈,帮助我们成长。
作为一介书生,我希望能通过学习和考试步入仕途,为国效力。虽然前路艰难,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愿伟大的国家能够越来越好,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去完善
释义
1. 宋元宪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谥号,曾任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相当于现代国家副主席职务),死后追封“文正”。
2. 王沂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曾的尊称,他曾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3. 南宫:中国古代的四大学士之一,此处指的是状元及第。
4. 清华:指太学或国子监等高等学府。
5. 谏省:指古代向皇帝进谏官员的机构,例如唐代的谏院。
6. 雍容二府:指宋代中枢政务机关的二府制,分别是尚书省和中书省。
7. 亮天工:辅佐皇帝治理国家。
8. 却敛经纶:意指范仲淹从朝廷退居地方任官。
9. 天雄:宋朝时大名府的别称,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
10. 郓:即郓州,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一带。
11. 政声洋溢:意指范仲淹的政治声誉广泛传播。
12. 丹诏紫泥:皇帝的诏书。
13. 入觐:官员朝见皇帝。
14. 庙堂:指朝廷。
15. 端委:帝王冠冕上的饰品。
16. 秉钧衡:掌握国家大权。
17. 致君尧舜:使君主成为像尧舜那样的明君。
18. 景祐:宋仁宗年号(1034-1037年)。
19. 皇祐:宋仁宗年号(1049-1053年)。
20. 振荡人耳如雷霆:指国家治理成果显著,令世人瞩目。
21. 三叹真贤生不世:对三位名臣(范仲淹、王曾、许应龙自己)的赞颂。
22. 元枢公:元朝时枢密院的主管。
23. 矫翼天衢:在朝廷中施展才能。
24. 运筹帷幄:指在后方指挥部队作战的将领。
25. 参宥密:参与机要事务。
26. 翻私雨露泽全闽:指关心民生,为福建百姓谋福祉。
27. 生平出处总相契:意指与范仲淹和王曾的人生经历契合。
28. 左揆尚虚天有意:指等待朝廷的任命。
29. 宣麻指日下彤廷:指许应龙即将被任命为丞相。
30. 整顿乾坤迈前美:指许应龙将超越前人,再创辉煌。
31. 萱堂正富八十春:指许应龙的母亲已年逾八旬。
32. 彩衣辉映衮衣新:指许应龙身着华丽官服,孝敬母亲。
33. 二公荣贵虽同辙:指范仲淹和王曾的显赫地位和崇高荣誉。
34. 无伦:无与伦比。
35. 先子:对已故父亲的尊称。
36. 叨附骥:指沾了先辈的光。
37. 团司:地方政府机构。
38. 同典记:共同掌管记录。
39. 遗簪堕履傥未捐:指许应龙收藏前辈的物品。
40. 惠顾尚期逮孙子:指期望许应龙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这些恩惠。
41. 鲰生:谦称自己的意思。
42. 鼓箧:敲击书箱,形容学习勤奋。
43. 贤关:科举考试的地方。
44. 朔风急劲:北方寒冷的北风。
45. 修涂艰:漫长的道路充满艰辛。
46. 坱圠洪钧转一气:指天地万物都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不断运转。
47. 为借阳和先破寒:祈求阳光和温暖驱散严寒,比喻科举及第带来的希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朝中重臣的上疏诗。诗人以两位先贤的功绩和德行对比现时掌权者的杰出成就,赞美了宋朝皇室的优秀治理。诗中的“天祐”、“皇祐”等词是对国家治理的歌颂。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热切期望以及对现世良才的敬仰之情。同时,作者还提及了自己的家族与朝廷的联系,表示了对机遇的期待和对国家的忠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上何枢密》是南宋诗人许应龙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后期,大约公元1260年左右。此时正值元朝统一中国之际,南北宋交替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许应龙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时局变化,被迫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痛苦生活,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为了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他创作了这首《代上何枢密》。
在南宋后期,北方的金朝逐渐衰落,蒙古帝国开始崛起并迅速扩张。面对强大的蒙古军队,南宋朝廷内部产生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对立。何枢密作为南宋的一位重臣,主张抵抗蒙古侵略,保卫国家领土。许应龙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何枢密的敬意和支持,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