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焚衣街

标题包含
焚衣街
短头金缕又珠胎,烟绪香云昼不开。 御路傍人皆叹息,逡巡红焰作青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短头:指短发,杨修意指为教化百姓而减去华发以示勤俭; 2. 金缕:金色的丝线或绸带,这里指华丽的衣物; 3. 珠胎:珠母贝中生长的珍珠,此处喻指贵重的宝物; 4. 烟绪:烟雾般的线索或思绪,这里指燃烧时升起的烟雾; 5. 香云:缭绕的香烟,也指芬芳的香气; 6. 昼不开:白昼时光未散去,这里描述焚烧衣物的场景持续到白天; 7. 御路:皇帝的专用道路,即皇帝走过的路; 8. 傍人:附近的人; 9. 叹息:表示感慨的声音; 10. 逡巡:徘徊不前,犹豫观望; 11. 红焰:火焰的红色部分,这里指焚烧衣物的火光; 12. 青灰:指草木燃烧后残留的灰色灰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火焚衣为主题,通过描绘服饰的华贵和焚烧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繁华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首句“短头金缕又珠胎”,描写了衣物的华丽质地,暗示着物是人非的变迁;次句“烟绪香云昼不开”,通过对烟雾缭绕的描绘,展现了焚烧过程中的神秘氛围。接着,诗人从旁观者的角度,描绘了路人对这场焚衣景象的反应:“御路傍人皆叹息”,他们目睹了衣服的毁灭,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不禁发出哀叹。最后一句“逡巡红焰作青灰”,形象地描绘了火焰熄灭、衣物化为青灰的过程,象征著生命的消逝,留给人们无尽的沉思。整首诗以沉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焚衣街》是东汉末年著名文人杨修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繁华的都市景象和人们的奢侈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诗中的“焚衣街”是指东汉时期洛阳城内的一条繁华街道,当时的人们在这条街上买卖衣服,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 创作时间:公元190年至220年之间,即东汉末年。 人生际遇:杨修是东汉末年的文人,他的父亲是东汉名臣杨彪。在东汉末年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杨修曾在曹操手下任职,担任过主簿、秘书令等职务。他才华横溢,机智过人,但因卷入政治斗争而被曹操杀害。 时代背景知识: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黄巾之乱等一系列社会动荡。与此同时,各地的诸侯纷纷割据一方,相互攻伐,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个时期,洛阳作为东汉的都城,虽然表面上繁华依旧,但实际上已经岌岌可危。诗人通过对“焚衣街”的描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