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即事

标题包含
即事
重重帘幕燕翩翩,尘锁朱楼十四弦。 榆火渐催寒食节,海棠花畔缚秋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层又一层的窗帘像燕子轻盈地飞舞,尘土覆盖了红漆的高楼和十四根弦的琵琶。榆树上的火红的榆钱渐渐促使着寒食节的来临,海棠花边绑起了一座座秋千。
去完善
释义
《即事》:该诗选自明朝诗人陈允平的诗歌集。 1. 重重帘幕燕翩翩:重重,指多层或繁复的;帘幕,指的是挂在门窗上的布幕;燕翩翩,意指燕子飞翔的样子。这里描述的是一幅春天的景象,燕子在繁复的帘幕中飞翔,表现出了春天的生机。 2. 尘锁朱楼十四弦:尘锁,表示灰尘覆盖;朱楼,指的是红色的高楼;十四弦,古代弹拨乐器之一。这句描绘了朱楼被灰尘遮盖,而十四弦则表达了音乐之声,意味着曾经的热闹已不再。 3. 榆火渐催寒食节:榆火,代指清明节;渐催,渐渐临近的意思;寒食节,清明节前的一日。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明节渐渐临近,寒食节也快要到了。 4. 海棠花畔缚秋千:海棠花,一种美丽的花卉;缚秋千,意思是捆绑秋千。这句话是说在海棠花盛开的地方,人们开始捆绑秋千准备玩耍,表现了春天热闹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即事》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诗词作品。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景画面:“重重帘幕燕翩翩”,通过描写春天的燕子在重重的帘幕间自由飞翔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尘锁朱楼十四弦”,则以静态的画面展现出岁月的痕迹,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榆火渐催寒食节”则表达出季节更替的感触;最后一句“海棠花畔缚秋千”更增添了几分活泼与乐趣。整首词动静结合,既有对自然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大约在公元1259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灭亡、元军入侵的动荡时期。 陈允平,字衡仲,号西华山人,浙江海宁人。他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他曾任职于南宋朝廷,后因战乱而辞官回乡。在战乱中,他深切感受到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命运的悲凉。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允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即事》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内心写照。诗中描绘了战乱中的故乡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战争的痛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