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叹镜辞

标题包含
叹镜辞
忆妾初嫁时,金屋藏窈窕。 忽见洛阳人,鬻镜长安道。 明月掌上寒,团团复皎皎。 千金买得归,惜之如重宝。 奁开双凤飞,带结青鸾袅。 当时照妾颜,妾颜正年少。 如今照妾颜,妾颜羞已老。 对镜频叹嗟,掩镜徒懊恼。 不恨妾嫁迟,惟恨妾生早。 此恨空绵绵,天涯满芳草。 君不见长江逝水无逆流,岁去年来多白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想我初嫁时,珍藏在金屋中的美丽女子。 突然看到洛阳来的人,在长安街头卖镜子。 明月光映照着手中寒凉的镜子,如同团圆的明月般美好。 花千金把它带回家,珍爱如稀世珍宝。 打开奁盒,镜子如双飞凤凰般展开,腰间系带如同青鸟展翅高飞。 当年用它照我的容颜,那时青春正好。 如今再用它照我的容颜,我已羞于自己的老去。 面对镜子多次叹息,关掉镜子只能无奈地恼怒。 我不恨自己出嫁太晚,只恨自己出生太早。 这种遗憾空虚绵长,天涯海角都长满了芳草。 你没有看见长江流水一去不复返,岁月匆匆白发已多了不少。
去完善
释义
1. 洛阳:古代河南的首府,即今河南省洛阳市。这里代指有文化修养的地方。 2. 鬻(yù)镜:卖镜子的意思。这里是指白居易的诗“百炼镜,镕范非常规。贮在红绮奁,中有明月姿”,其中的"百炼镜"可以比喻人才。 3. 长安:古都城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唐朝的国都。 4. 金屋藏窈窕:出自汉武帝刘彻的宠妃陈阿娇的故事,表示美丽女子的住处。 5. 明月掌上寒,团团复皎皎:形容镜子明亮如明月。 6.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这里用来形容女子佩戴的饰物。 7. 奁(lián):古代妇女存放梳妆用品的匣子。 8. 双凤飞:表示妇人首饰的纹饰。 9. 红颜:年轻的面貌。 10. 天涯:天边,表示遥远的地方。 11. 芳草:这里意指绿色植物。 12. 长江逝水无逆流:意指光阴一去不复返。 13. 白发:老人头发变白,这里表示时间的流逝。
去完善
赏析
《叹镜辞》这首诗通过照镜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慨,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在时间流逝中产生的悲伤与无奈之情。诗人将镜子比喻成岁月,即把照镜的过程看作是回顾过去和反思现状的方式。整首诗以怀旧的笔触展开,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青春年华的怀念以及容颜老去所带来的无奈与悲伤。 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回忆当年初嫁时的情景,用“金屋”形容其所居之处的华丽,并用“窈窕”来赞美新娘的美丽与优雅。第三句至第九句描述了诗人在街头购得明镜,归家后的珍视,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青春时光的留恋。其中,“明月掌上寒,团团复皎皎”这一句,不仅突显出铜镜的高贵气质,还将月色与镜色相映衬,极富诗意。随后,“奁开双凤飞,带结青鸾袅”以凤凰、青鸾等意象强调了镜子的精致装饰,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诗人曾经的青春盛貌。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直面现实的残酷:当今日再照镜时,诗人感叹自己的容颜已不复年轻,面庞已显衰老。这种无法抵挡的时间消逝感让他倍感痛苦,却又无法抗拒,只能叹息不已,对镜惋惜。“不恨妾嫁迟,惟恨妾生早”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时间的终极诘问:红颜易老本无可厚非,只是这光阴似箭,实在是令人遗憾。结尾处,诗人借长江水流之无常,表达了对岁月无情、人生苦短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叹镜辞》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一首词。陈允平生活在南宋末年,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词作方面。他的词风婉约绮丽,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叹镜辞》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陈允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无奈。他在这首词中通过对镜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叹镜辞》创作于南宋末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当时,北方的蒙古帝国不断南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在这个时期,陈允平的人生际遇也非常坎坷。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为时局变化而被罢免。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陈允平的词作受到了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的影响,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充满了人生哲理。在他的笔下,镜子成为了一个象征,代表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通过这首《叹镜辞》,陈允平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