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低寨遇雨
酣睡忽惊觉,空床秋气清。
四垂来雨脚,万壑涨滩声。
飞洒穿戎幕,凄凉怅旅情。
缇幢高卧者,应更薄书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突然从沉睡中惊醒,躺在床上感受秋天的凉意。
四面八方传来秋雨的声音,山间的溪水也因为这场雨而高涨起来。
雨水穿过军营的帐篷,让人感到孤独和惆怅。
那些在高处休息的人,应该能感受到这寒意对生命的侵蚀。
去完善
释义
1. 酣睡:睡觉香甜,这里指深睡。
2. 空床:即独自一人躺在空荡荡的床上。
3. 秋气清:秋天的气息清新宜人。
4. 四垂:四面八方都降下雨来。
5. 雨脚:降落下的雨滴,引申为细雨。
6. 万壑:形容千山万水中的山谷沟壑。
7. 飞洒:飘洒的雨丝。
8. 戎幕:古代军队的帐幕。
9. 缇幢:古代军中用以指挥的大旗。
10. 高卧:闲适地躺着。
11. 应更薄书生:应该更加同情贫苦的书生。
去完善
赏析
《宿低寨遇雨》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秋日山雨景象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意象,展示了诗人身处风雨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战争、人生和自然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酣睡忽惊觉,空床秋气清”,描述了诗人从沉睡中被惊醒的情境,以及他醒来后感受到的秋天的清新空气。这暗示了诗人并非被风雨吵醒,而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身在异乡。颔联“四垂来雨脚,万壑涨滩声”,形象地描绘了秋雨连绵不绝的景象,以及雨水汇聚成溪的声音。颈联“飞洒穿戎幕,凄凉怅旅情”,表现了风雨穿透军帐带来的湿润感,以及诗人由此产生的悲伤与孤独之情。尾联“缇幢高卧者,应更薄书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此情境下的感慨,和对那些久经沙场的将士们深深同情。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借宿低寨的境遇展示出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低寨遇雨》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1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创作这首诗时,薛季宣正身处低寨这个边境地带,时值雨季,暴雨滂沱,诗人有幸在此住宿,目睹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不禁有感而发。作为南宋文人,薛季宣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担忧,他的诗歌作品也大多反映了这个主题。
这个时代,南宋与金、西夏等国纷争不断,战事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