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早朝寄刘起居
九衢寒雾歛,双阙曙光分。
彩杖迎春日,香烟接瑞云。
珮声清漏间,天语侍臣闻。
莫笑冯唐老,还来谒圣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广的道路上的寒雾渐渐散去,太阳从两座宫殿之间露出曙光。人们在春日里挥舞着彩色的竹杖欢庆,烟霞如同祥云般围绕着众人。清脆的玉佩碰撞的声音在静谧的夜晚响起,那是天上的话语让朝中的大臣们听到。不要嘲笑冯唐已经年老,他会再次去拜见圣明的君主。
去完善
释义
"九衢寒雾歛": "九衢", 指的是京城的道路;"寒雾", 指晨雾. "斂", 收敛, 消散.
"双阙曙光分": "双阙", 古代皇宫大门两侧的高大楼阁, 这里指的是宫门;"曙光", 太阳初出的光亮. "分", 分开, 指太阳的光芒照射出来.
"彩杖迎春日": "彩杖", 用彩色装饰的竹杖, 古代用于表示喜庆;"迎春日", 春天到来的日子.
"香烟接瑞云": "香烟", 焚香产生的烟雾;"瑞云", 吉祥的云彩.
"珮声清漏间": "珮声", 身上玉佩发出的声音;"清漏", 形容时间过得缓慢.
"天语侍臣闻": "天语", 皇帝的话语;"侍臣", 陪伴在皇帝身边的臣子;"闻", 听到.
"莫笑冯唐老": "冯唐", 代指有才能但年老的人.
"还来谒圣君": "谒", 拜见;"圣君", 对皇帝的尊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早朝的情景。首联“九衢寒雾歛,双阙曙光分”描述了长安城中雾气渐散,日出的曙光将皇宫前的两座宫阙分开的景象。颔联“彩杖迎春日,香烟接瑞云”描绘了皇帝用彩杖迎接春天的到来,烟雾弥漫中仿佛与天上的祥云相接,彰显了皇家的庄重和华贵。颈联“珮声清漏间,天语侍臣闻”描写了朝廷官员在清漏声中聆听皇帝的教诲,体现了君臣之间的敬畏和敬重。尾联“莫笑冯唐老,还来谒圣君”则是诗人自勉,虽然年事已高,但仍能发挥余热,为国家效力。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早朝的描绘,展现了皇家气象的威严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早朝寄刘起居》是唐代著名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25年左右,正值唐朝的中晚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朝政的腐败和宦官、藩镇的专权,唐王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然而,文人士大夫们依然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个特殊时期,姚合的人生际遇也不尽如人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始终坚持著书立说,并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在唐朝中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也日趋激烈。然而,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文人墨客们仍然坚守着他们的信仰和使命,用诗歌传达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忱。姚合的这首《春日早朝寄刘起居》正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