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郊行

标题包含
郊行
桑柘晴川口,林深一径存。 披云登断岭,隔水见前村。 春去花无迹,崖倾洞有门。 郊行聊著眼,疑是武陵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绍嵩,俗姓李,字继嵩,号晓堂,又号石楼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2世纪中后期。 释绍嵩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晴朗的河边种满桑树和柘树,树林深处有一条小径。 拨开云雾登上断岭,看到远处村庄隔着一条小河。 春天已经过去,花朵消失得无影无踪;山崖倾斜处有一个洞穴。 在郊外行走的时候随意放眼望去,我怀疑这是不是桃花源的入口。
去完善
释义
1. 桑柘:桑树和柘树的统称,此处可以理解为桑葚树林。 2. 晴川口:晴朗的河流渡口。 3. 林深一径存:树林深处有一条小路。 4. 披云:拨开云雾。 5. 断岭:陡峭的山岭。 6. 隔水见前村:隔着水流看到了前面的村庄。 7. 春去花无迹:春天过去了,花儿凋谢后不留痕迹。 8. 崖倾洞有门:悬崖倾斜的地方有一个山洞入口。 9. 武陵源:即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世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思绪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恬静、安逸的氛围。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视觉对比,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同时,诗中的“武陵源”一词,也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郊行》是南宋诗人释绍嵩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南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的后半段。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文人墨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代,南宋正处于内部政权更迭、外部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时期。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倾向于以田园诗来表达个人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释绍嵩作为一位南宋的僧人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氛围。 在他的人生际遇中,我们了解到释绍嵩曾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游历,并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诗友。他们共同探讨诗歌创作,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样的环境中,释绍嵩写下了许多表达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郊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