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罗敷东馆亭下流泉云至前山拥咽经岁移时掬弄惆怅成章

标题包含
罗敷东馆亭下流泉云至前山拥咽经岁移时掬弄惆怅成章
看山亭下小鸣泉,呜咽难通亦可怜。 惆怅无人为疏凿,拥愁含恨过年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郢,字楚望,号秋崖,南宋诗人。他的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只知他是金华人,与陆游、杨万里等著名文人相交甚厚。 李郢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他擅长写山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山亭下方有小鸣泉在低声诉说,它的声音如此微弱且难以听见,令人感到十分可怜。这鸣泉似乎满怀忧愁与愤懑,却找不到人来解决它的问题,年复一年地承受着这种困扰。
去完善
释义
《罗敷东馆亭下流泉云至前山拥咽经岁移时掬弄惆怅成章》注释如下: 1. 罗敷:罗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东馆亭无关,此处可能是指罗敷的传说故事发生在东馆亭所在地区。 2. 东馆亭:位于中国某个地区的亭子名称。 3. 小鸣泉:指的是一个小型的、发出声响的泉水。 4. 呜咽:形容水流的声音像人在哭泣一样。 5. 难通:这里指水流不畅。 6. 可怜:这里是令人同情的意思。 7. 惆怅:感到失意、悲伤的心情。 8. 疏凿:指疏通、挖掘水道。 9. 拥愁含恨:充满忧愁和怨恨的情绪。 10. 过年年: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情感相互映照的诗歌。诗人以拟人化的方式描绘了流泉的声音和状态,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鸣泉”一词形象地展现了水流声的美妙,而“呜咽难通亦可怜”则暗示了诗人对这个景观的喜爱以及对其命运的担忧。诗中,诗人以流水自比,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无人理解的苦闷心情。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上,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感慨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敷东馆亭下流泉云至前山拥咽经岁移时掬弄惆怅成章》是唐代诗人李郢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李郢正处在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早年在京城长安求学,后因科举失利而回到家乡。在这期间,他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解内心的抑郁之情。他曾多次游历江南,欣赏过无数美丽的景色。这次在东馆亭下的流泉云至前山拥咽的景象,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从而创作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然而,江南地区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里的美景和风土人情让李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诗人在面对困境时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