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晚望
碧天凉冷鴈来疎,闲望江云思有余。
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
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湛蓝,天气转凉,雁子南飞渐渐稀疏.闲暇时望向远方的云彩,思绪万千.
秋季池塘边的亭子,隐藏在荷叶后面若隐若现,田野间篱笆下长出的豆苗才刚刚开始结出豆花.
没有忧愁的日子里我得到了一种神仙般的快乐,多病的身体让我忘记了那些繁琐的事情.
听说故乡的稻田已经丰收了,我想乘上一叶扁舟回到那里品尝美味的鲈鱼.
去完善
释义
1. 碧天:蓝天。
2. 凉冷:凉爽寒冷。
3. 鴈来疎:雁群南飞,排列成疏朗的行列。
4. 江云:江上的云彩。
5. 思有余:思念之情浓厚。
6. 秋馆:秋天里的馆舍。
7. 池亭:池塘边的亭子。
8. 荷叶后:荷叶凋零之后。
9. 野人:村野之人,这里指农人。
10. 篱落:农家的小栅栏门。
11. 豆花初:豆子开花的时节。
12. 无愁:无忧无虑。
13. 自得:自我满足。
14. 仙人术:仙人的道术,此处借指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15. 多病:经常生病。
16. 太史书:太史公的书,即司马迁的《史记》。这里指历史记载。
17. 闻说:听说。
18. 故园:故乡。
19. 香稻熟:指稻谷成熟,香味四溢。
20. 片帆:一片船帆。
21. 归去:回去。
22. 就鲈鱼:就近品尝美味的鲈鱼。
去完善
赏析
《江亭晚望》是唐朝诗人李郢的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首联“碧天凉冷雁来疎,闲望江云思有余”,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致。天空湛蓝,大雁南飞,江水悠悠,云彩飘渺。诗人在这里借大雁的迁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怅惘。在欣赏这美景的同时,诗人也引发了无尽的思绪。
颔联“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诗人将视线转向地面,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秋天的池塘边,荷花凋谢,荷叶依然翠绿。乡村的篱笆旁,刚刚盛开的豆花显得格外鲜嫩。这两句诗通过对荷叶和豆花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颈联“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的心态。尽管生活中难免有些许忧愁和疾病,但诗人却能通过修炼心性,达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这里的“仙人术”和“太史书”分别象征着长生不老之道和史书的记载,意味着诗人试图超越现实的烦恼,追求精神的解脱。
尾联“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人听闻家乡的稻米丰收,便渴望乘船归来,品尝美味的鲈鱼。这里借用张翰因思家乡美味而辞官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江亭晚望》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亭晚望》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朝时期。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亭子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在唐朝时期,社会繁荣,文化发展,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李郢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亭的美景,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李郢创作这首诗的时期,他正处于人生的壮年阶段,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为主,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生活风貌。
在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