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李承事挽词二首 其二
西山忽与老人期,未报深恩忍复思。
燕及祖风从少小,与闻家训识操持。
聊从诸舅纪遗行,深愧外孙无好辞。
悬想追封在他日,附书名传有佳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突然接到西山的邀请,我深感他们的恩情难以报答。小时候跟随祖先的榜样,在家训中认识到操守的重要。如今尝试通过文字记录舅舅们的往事,深感惭愧的是自己没有华丽的词藻来表达感谢。期盼未来有追封的机会,希望能借由书名的传承,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1. 西山:地名,位于今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
2. 老人:这里指外祖李承事。
3. 深恩:对外祖的深厚恩情。
4. 燕及祖风:继承祖先的良好家风。
5. 从少小:从小开始传承。
6. 与闻家训:受到家庭教育熏陶。
7. 操持:修身养性,保持品行。
8. 诸舅:各位舅舅。
9. 纪遗行:记录外祖的德行事迹。
10. 无好辞:没有写好的挽词。
11. 悬想:猜想,预计。
12. 追封:死后追封尊号或谥号。
13. 他日:将来某一天。
14. 附书名传:将外祖的事迹附于书籍中流传后世。
15. 佳儿:优秀的孩子,这里指作者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外祖父的深切怀念和哀思。首联“西山忽与老人期,未报深恩忍复思”,通过对比西山突然的崩塌和外祖父的离世,突显出生命的无常和无法回报恩情带来的深深遗憾。颔联“燕及祖风从少小,与闻家训识操持”,描绘了外祖父对自己的言传身教,使自己在年幼时便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学会了做人的道理。颈联“聊从诸舅纪遗行,深愧外孙无好辞”,说明了诗人为记载外祖父生平的点点滴滴,请教诸舅们,但深感自己才能有限,无法创作出完美颂扬的文字。尾联“悬想追封在他日,附书名传有佳儿”,寄希望于将来有优秀的子嗣能够继承外祖父的家训,将家族的美德传承下去,让外祖父的名声得以流传。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充满哀愁却又不乏希望,是一首深沉感人的挽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外祖李承事挽词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张纲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宁宗时期,也就是公元1194年至1224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张纲担任了多种官职,如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博士等,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然而,在晚年时,由于政治斗争和个人健康问题,他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乡福建莆田定居。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历史上的衰落阶段,政治腐败,军事疲弱,民众疾苦。这种时代背景使得张纲在诗中表达出对亲人的深切悼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他的这首挽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逝去的外祖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情怀,为我们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