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灵隐寺

标题包含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宋之问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令文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文人雅士,擅长文学、书法和音乐。宋之问...查看更多
糯闷
去完善

译文
期待着踏入通往天台山的道路,届时将亲眼目睹自己跨越那座神秘的石桥。
糯闷
去完善
释义
天台:指天台山,道教圣地;石桥:传说中的仙桥。
糯闷
去完善
赏析
全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灵隐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独特魅力。开篇两句通过“鹫岭”与“龙宫”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庄严而又宁静的画面,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接下来四句分别描写视觉与嗅觉上的感受,“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体现了宏大的空间感,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则增添了一份空灵之美。后半部分转入具体的体验描述,“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表现了诗人深入探访的决心与乐趣,同时“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也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两句则寄托了对未来旅程的憧憬,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整体行文层次分明,由景及情,情景交融,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震撼与启迪。
糯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宋之问正经历仕途起伏。他于武则天时期入仕,才华横溢但亦曾因依附权贵而遭贬谪。此诗写于他游历江南期间,当时他来到杭州灵隐寺,被其清幽绝尘的景致深深打动。灵隐寺背靠飞来峰,面对钱塘江,山水相映成趣,加之桂子飘香、古塔巍峨,使诗人顿生超脱尘世之感。在历经人生波折后,他借描绘灵隐寺胜景抒发心中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希望摆脱世俗烦扰的愿望。
糯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