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标题包含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泾水桥南柳欲黄, 杜陵城北花应满。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 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宋之问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令文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文人雅士,擅长文学、书法和音乐。宋之问...查看更多
carachenbb
去完善

译文
昨晚在静谧的郊外突然刮起了阴冷的风,但早晨又立刻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泾水桥南的柳树开始变黄,而杜陵城的北边已是繁花满树。昨夜将春天的衣物寄到长安,现在我振翅高飞,一眼望见那繁花似锦的春天。听说你们已经得胜而归,我也想亲自看看这春光烂漫的美景。
carachenbb
去完善
释义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这是一首古代诗,作者是宋之问。标题中的“人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七,这天被认为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房明府"是唐代的一位官员,名叫房琯,官职为明府,这首诗是宋之问写给他的。 1. "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描述了昨天夜里天气阴冷,但今天早晨感到温暖的风吹过。这里的"阴风"指寒冷的北风,"阳吹"则指温暖的南风。 2. "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景象。泾水是渭河的一条支流,位于今陕西省中部。杜陵则是西安的一个区域。这里意味着春天来临时,泾水桥南的柳树逐渐变黄,而杜陵城北的花儿应该开得很茂盛。 3. "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这两句诗表示长安城的人在昨天夜里寄来了春天的衣物,诗人带着期望登上高处眺望家乡。 4. "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据闻胜利的军队已经返回,可以看见友人骑马归来,欣赏到美好的春光。"凯旋"原指战争胜利后举行的庆祝活动,后来泛指各种竞赛或考试取得好成绩。
carachenbb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描述了春天的天气变化,从昨日的阴冷到今朝的暖和,正如人生的起伏变化,既有阴霾的日子也有阳光灿烂的时刻。颔联则是透过柳树和花的形象描绘出春天美好的景象,给人以无尽的愉悦感。 颈联中的“长安”暗指作者所处之地,他为了给友人送去春衣,不得不离开繁华的长安城,飞到偏远的幽郊。最后一联以凯旋而归的画面结束,既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期望,也体现出其内心的期待。
carachenbb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是唐朝著名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抒怀诗。此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这时期,宋之问的人生际遇颇多波折。他曾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武则天和唐中宗的赏识,但后因政坛风波被贬为泷州参军。尽管在谪居期间,他依然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作。这首《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天宝年间,唐朝虽然国力强盛,但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特别是权臣李林甫、杨国忠的争权夺利以及安禄山的叛乱使得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之问感慨万千,以登高临眺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向往超尘脱俗的心境和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carachenbb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