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绿竹引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小溪旁,绿色的潭水映照出两侧摇曳多姿的翠竹,它们相映成趣,姿态秀美,宛如仙子降临人间。然而凤凰并不曾来到这片仙果之地,一直在这深山老林里生活的人也难以识得其中的珍贵。
当年轻的你带着美好愿望逃离尘世的纷繁复杂,在雄伟的嵩山之麓安静地生活,陪伴你的只有那片悠悠的白云。满含深情的翠竹傲然屹立在你眼中,给你心灵的慰藉,让你无法忍受失去它的每一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溪绿潭:溪水清澈的绿色深潭。
2. 婵娟:形容竹子美好的样子。
3. 仙实:指仙人栽种的果实,这里指竹子。
4. 凤不游:凤凰不愿意飞来。
5. 讵识:岂能知道。
6. 妙年:年轻时期。
7. 秉愿:遵循愿望。
8. 俗纷:世俗纷扰。
9. 嵩丘:即嵩山,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
10. 含情傲睨:有感情地骄傲地看。
11. 慰心目:满足视觉和心灵的需要。
12. 此君:指竹子。

去完善
赏析
《琴曲歌辞·绿竹引》是宋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描绘竹子的诗。该诗通过对绿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首联“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描绘了绿竹生长在水边的美景。“青溪”和“绿潭”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与“修竹婵娟同一色”相互映衬,展现出竹子的高雅品质。
颔联“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表达了竹子虽生长在山中,却无人知晓的遗憾。这里的“仙实凤不游”指的是竹子结出的果实,但由于其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故不为世人所知。
颈联“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嵩丘弄白云”,揭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在年轻的时候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过上在嵩山隐居的生活,与白云为伴。
尾联“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进一步强调了对绿竹的喜爱。诗人认为有竹子陪伴,心中的情感得到了慰藉,心灵也得到了安慰。因此,一天都不能没有竹子相伴。
总体而言,《琴曲歌辞·绿竹引》以优美的诗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竹子的高雅气质和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琴曲歌辞·绿竹引》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左右。
在这一时期,宋之问因为犯事被贬谪到泷州,远离了政治中心。在这段时间里,他对自己人生的遭遇深感无奈,同时也对朝廷的昏暗和官场的腐败感到愤慨。在这种背景下,他以绿竹为引,借物抒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此外,这个时期正值唐代鼎盛时期的初期,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宋之问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然而,由于他在政治上失意,他的诗歌作品也更多地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