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来到美丽的池塘,碧波荡漾,宫殿仿佛在水面打开。小舟穿越过石桥,犹如跨越银河,槎船在星星间穿行。春天的气息让蓂荚树的新叶绽放,柳树渐渐抽枝发芽。沐浴在这样的美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古代王者的宴会和诗人的才华如今都已远去,但美好的景色和诗词仍然流传下来。不用担心明月的消失,夜晚的珍珠之光总会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1. 春豫:春天的景色使人快乐。
2. 灵池:指昆明池,汉代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建造的一个人工湖泊。
3. 沧波:水波动荡的景象。
4. 石鲸: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
5. 槎:木筏,这里形容船只在水面上漂浮的状态。
6. 斗牛:天空中北斗七星和牵牛星所在的区域,这里象征宇宙。
7. 节晦: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月亮隐藏,古人认为是吉兆。
8. 蓂:古代传说中的一株草,每岁落十二片叶子,表示一年过去了。
9. 象溟:传说中的仙境。
10. 烧劫:佛教语,指世界的毁灭与重生。
11. 镐饮:西周时期在镐京举行的一种宴会。
12. 汾歌:指汉武帝刘彻曾在山西汾水河畔唱过的一首歌曲。
13. 夜珠:传说中的宝物,能够带来财富和智慧。

去完善
赏析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应制诗。应制诗通常是为皇帝、朝廷而作的诗,这首诗便是以春天在昆明池游宴为背景,描述了昆明池的美景。
首联“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描绘了春天的昆明池美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一句中,“春豫”一词表示春天降临,“灵池”则指代昆明池,“沧波”形容池水的碧波荡漾。
颔联“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描绘了昆明池中的船只来往,寓意着皇室的繁荣昌盛。其中,“石鲸度”指的是船只驶过昆明池中的石鲸雕塑,“槎拂斗牛回”则表示船只在星空中航行。
颈联“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一句中,“节晦蓂全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而“春迟柳暗催”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催促万物复苏。
尾联“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这一句中,“象溟看浴景”表示观看昆明池的美景如同观察整个宇宙,“烧劫辨沉灰”则意味着通过观察宇宙,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整体来看,这首应制诗既描绘了昆明池的美丽景色,又表现出了作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中宗李显在位期间(公元683年-710年)的某个晦日,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在这段时间里,唐中宗励精图治,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之问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宦海沉浮,他曾因为才学出众而受到朝廷的重用,但后来又因卷入宫廷斗争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关心国事,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为唐中宗献上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创作这首《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时,宋之问以皇帝游幸昆明池为契机,通过对昆明池美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唐中宗治理下的盛世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