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
净心遥证果,睿想独超禅。塔涌香花地,山围日月天。
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队伍浩浩荡荡返回皇宫,两边的树木仿佛在朝见神仙。吉祥的鸟儿衔着信息飞来,有灵性的神龙贡献出纯净的泉水。
心地清净遥知修行的成果,非凡的智慧使人在禅修中超越。圣地如塔般香花满地,高山围绕的日月宛如天堂。
清晨的钟声伴着流水声回荡,祥云中的乐曲随风飘扬。今天来到仁寿之地,祝愿永恒的智慧与光明圆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会寺:古寺庙名,具体位置不详。
2. 奉和:和诗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作者按照原有的主题或意境进行再创作。
3. 幸:皇帝驾临的意思。
4. 六飞:古代皇帝的车驾,这里指代皇帝。
5. 玉辇:皇帝的御车。
6. 双树: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菩提树,金仙即佛教的神仙。
7. 瑞鸟:吉祥的神鸟,通常指的是凤凰。
8. 呈书字:表达文字之意。
9. 神龙:传说中的神兽,与瑞鸟相对应。
10. 浴泉:洗浴的水源,这里可能指的是龙诞香或者某种神秘的泉水。
11. 净心:心境纯净的状态。
12. 证果:修行得道的过程。
13. 睿想:皇帝的智慧。
14. 超禅:超越常规的禅意。
15. 塔涌香花地:塔周围满是花香的地方。
16. 山围日月天:形容高山环绕如同日月普照大地。
17. 梵音:佛教诵经的声音。
18. 漏彻:形容声音穿透力极强。
19. 空乐:虚无缥缈的音乐。
20. 倚云悬:悬挂在天空的音乐。
21. 今日登仁寿:今天来到了仁寿之地。
22. 长看法镜圆:长久欣赏到圆满的佛法。

去完善
赏析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是唐朝宋之问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前往三会寺的情景。诗中提到了皇帝乘坐的玉辇,寺中的双树,以及瑞鸟、神龙等象征吉祥的事物。在参观寺院的过程中,皇帝以清净的心去感悟佛教的智慧,显示出皇帝的睿智和对禅意的理解。诗中还描述了寺院的壮观景象,如塔上的香花,环绕的山川,以及悠扬的梵音和空灵的音乐。最后,诗人表示希望皇帝能够长久保持这种心境,并祝福他长寿健康。整首诗充满了对皇帝的尊敬和对佛法的敬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宋之问因故被贬为越州(今浙江绍兴)参军,期间他游走于山水之间,探访古刹名胜,以诗咏史抒怀。这首诗歌颂了唐玄宗时期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时也反映了宋之问人生的曲折起伏。
此外,诗中所描述的三会寺位于越州,是当时的佛教圣地之一。在唐玄宗时代,朝廷大力提倡佛教文化,许多著名寺庙得到重建和扩建,从而丰富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