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明河篇

标题包含
明河篇
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晶帘外转逶迤。 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宋之问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令文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文人雅士,擅长文学、书法和音乐。宋之问...查看更多
爽 子
去完善

译文
在八月的凉爽夜晚,天空一片清澈明亮。万里无云,银河如同明亮的带子。傍晚时分,南楼的月色清新而明亮;早晨时分,西山的太阳冉冉升起,纵横交错。洛阳的城阙犹如天空中的城堡,在漫漫的长河中,家家户户的门扉紧闭。繁华的街道和房屋相连,装饰华美的殿堂格外引人注目。 银色的月光洒满云母屏风,水晶帘外的景色变得柔美而曲折。那如白练般的银河美丽无比,横跨东城与南郊。然而南郊的道路并不太平,许多游子还在外面未归。今晚谁家又在忙着缝制御寒的衣物?在这美好的时光里,鸳鸯机上的针线闪烁着微弱的光亮,乌鹊桥边,孤雁飞过。这场景让人发愁,难以入睡。眼看银河渐渐暗淡,消失在夜空之中。那些缥缈的浮云、流逝的明月似乎也能理解人间的忧伤,不愿与人分享光辉。 银河只能远观,却无法靠近。但愿能够驾驭一艘小船,去访问那条银河。顺便再去拜访一下那位成都的算命先生,向他请教一些人生的智慧。
爽 子
去完善
释义
1. 明河:指银河。 2. 八月:农历八月。 3. 河汉:即银河。 4. 南楼:在南边的楼房。 5. 洛阳:古代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 6. 城阙:城楼上供远望用的楼观。 7. 长河:指银河。 8. 千门:很多门。 9. 复道:高楼间架空的通道。 10. 连甍:房屋相连。 11. 蔽亏:遮挡。 12. 画堂:装饰华美的厅堂。 13. 琼户:华丽的门户。 14. 云母:矿石名,用于制作屏风。 15. 水精:水晶。 16. 画堂:装饰华美的厅堂。 17. 迢:遥远。 18. 昭回:明亮而曲折。 19. 如练:形容银河像洁白的绸带。 20. 复出:再次出现。 21. 东城:东边的小城。 22. 南陌:南方的道路。 23. 征人:出征的人。 24. 捣寒衣:把单薄的衣物捣得更加结实以抵挡寒冷。 25. 鸳鸯机:织布机的美称。 26. 疏萤:稀疏的萤火虫。 27. 乌鹊桥:传说中喜鹊搭桥使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 28. 微没:渐渐消失。 29. 舒卷:展开和合拢。 30. 浮云:天上的云彩。 31. 不惜:不吝惜。 32. 流月:流动的月光。 33. 乘槎:乘坐木筏。 34. 一问津:询问路径。 35. 支机石:传说织女用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 36. 卖卜人:靠占卜为生的人。
爽 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诗,诗人在观赏银河时,借用了洛阳的风光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背景,突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关注。同时,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运用了银河、萤火虫、大雁等象征手法,表达出人间的离愁别绪和对爱情的渴望。
爽 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河篇》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描绘星辰的诗作。此诗约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这个时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创作这首诗时,宋之问已度过了宦海沉浮的岁月。他曾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要职,但在唐玄宗即位后,因其政治立场问题被贬为越州刺史。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从而在诗歌中抒发了对宇宙星辰的感慨。 此时,唐代的社会氛围非常开放,人们对于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学识有着浓厚的兴趣。许多文人都喜欢以星辰、天地为背景,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宇宙的探索。因此,宋之问选择以“明河”为主题进行创作,也是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学思潮的影响。
爽 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