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放白鹇篇

标题包含
放白鹇篇
故人赠我绿绮琴,兼致白鹇鸟。琴是峄山桐,鸟出吴溪中。 我心松石清霞里,弄此幽弦不能已。我心河海白云垂, 怜此珍禽空自知。著书晚下麒麟阁,幼稚骄痴候门乐。 乃言物性不可违,白鹇愁慕刷毛衣。玉徽闭匣留为念, 六翮开笼任尔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宋之问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令文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文人雅士,擅长文学、书法和音乐。宋之问...查看更多
这里是加盐
去完善

译文
友人送我一把名贵的绿绮琴,同时还带来一只美丽的白鹇鸟。琴是用峄山的桐木制成,而白鹇则是从美丽的吴溪捕来。我的心灵如同松石般宁静,在霞光中弹奏着优美的旋律。我的心如宽广的河流和大海,漂浮着朵朵白云,只可怜这只珍禽,还未能理解这份深情厚意。傍晚时分,我会在书房写下自己的感悟,稚嫩的孩童则在门口玩耍,充满欢乐。我明白万物皆有灵性,不可强求,白鹇鸟也会在忧愁和羡慕之中梳理羽毛。我将琴的玉徽关闭,留下这美好的记忆;打开鸟笼,让它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这里是加盐
去完善
释义
1. 绿绮琴:指名贵的古琴。 2. 峄山: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境内的山脉,以产优质桐木制作古琴而闻名。 3. 吴溪:古吴地的一条溪流,泛指江浙一带地区。 4. 松石清霞:形容高洁的环境。 5. 麒麟阁:汉代宫中藏书楼之一,这里代指著作的地方。 6. 六翮:鸟类翅膀上的硬羽,这里代指放飞的白鹇。
这里是加盐
去完善
赏析
《放白鹇篇》宋之问 以“故人赠我绿绮琴”开篇,带出绿绮琴与白鹇鸟的象征意义,两者分别代表了友情与自由。“琴是峄山桐,鸟出吴溪中”则强调绿绮琴的珍贵与白鹇鸟的自由天性。接下来描述自己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以及面对这种珍贵的礼物时的心情,表达了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以麒麟阁、稚儿等意象描绘了名利场中的世俗纷扰和儿童的纯真无知,并将这种对比推向高潮:“乃言物性不可违,白鹇愁慕刷毛衣”。这里的白鹇鸟,既象征诗人的内心渴望,也暗示世俗纷扰下的诗人依然坚守自我,流露出深深的感慨。最后以“玉徽闭匣留为念,六翮开笼任尔飞”来展现诗人对待生活和自由的态度——珍惜这份友情,同时也尊重白鹇鸟的天性,让它在自然的怀抱中展翅飞翔。 整首诗既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其中,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襟怀和人格魅力。
这里是加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放白鹇篇》是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宋之问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并不如意。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但由于卷入宫廷斗争,被贬为地方官员。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了更深厚的内涵。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人们对于自然和动物的热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使得宋之问有机会接触并了解白鹇这种珍禽,从而创作出这首描绘放白鹇场景的诗篇。 总的来说,《放白鹇篇》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由宋之问这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诗人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尊重。
这里是加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