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

标题包含
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
天使下西楼,含光万里秋。台前似挂镜,帘外如悬钩。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佳期应借问,为报大刀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宋之问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令文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文人雅士,擅长文学、书法和音乐。宋之问...查看更多
艳_1217
去完善

译文
天使降临在西楼的夜色中,带来了万里的光辉。她的面前就像挂着一面镜子,而帘子之外仿佛挂着一轮明月。 她仿效着张尹修长的眉毛,又像是班姬手中的扇子一样美丽。这种美好的时光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就像人们通过大刀头的变化来判断时间一样。
艳_1217
去完善
释义
1. 天使:这里指月亮。 2. 西楼:西面的楼,古人常以西楼代表赏月的地方。 3. 含光:月光或月光照耀的景象。 4. 挂镜:此处指月亮如同挂在天空的一面镜子。 5. 悬钩:指新月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 6. 张尹:指西汉的张敞和尹夫人,二人都以貌美著称。 7. 班姬:即班婕妤,汉代著名美女和才女,以美貌和才情著称。 8. 取扇俦:借用班姬秋扇捐弃的典故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9. 佳期:美好的时光或者约定的时间。 10. 大刀头:古代用作信物的一种刀。
艳_1217
去完善
赏析
《望月有怀》这首诗歌是古人赏月的描绘之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月光的美丽。开篇两句“天使下西楼,含光万里秋”描绘了明月自天边缓缓落下,洒满大地万里的金秋景象。接着“台前似挂镜,帘外如悬钩”把月亮比喻成挂在天空的镜子,形象地表现了月光明亮的特点,又用悬钩来形容悬挂在天边的明月,进一步强调出月亮的美。 中间两联,诗人通过借鉴古人“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思绪。诗句中的张尹、班姬都是古代的名士美人,他们的美丽自然成为月亮的伴侣。这种比拟既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在结尾处“佳期应借问,为报大刀头”则暗示了期待已久的重逢之日即将到来,像古代信使传递军情一样迅速、可靠。这句充满期待的话语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馨的情感色彩。
艳_1217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大约公元742年至756年之间。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唐玄宗统治下的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然而,这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在这段时间里,宋之问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曾因文采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然而,他在任期间因贪赃枉法而被贬为泷州参军。在泷州期间,宋之问的生活困苦,但这段经历也让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文化非常繁荣,诗歌作为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受到了很高的推崇。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时活跃在诗坛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宋之问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深受时人喜爱。
艳_1217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