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金鞍白马来从赵,
玉面红妆本姓秦。妒女犹怜镜中发,侍儿堪感路傍人。
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烟雨纷飞湿润了细微的尘土,阳光下的桥畔花儿和柳树在春光中争艳。金鞍白马跟随赵地而来的公子,美若天仙的女子本就姓秦。嫉妒的女儿仍爱怜镜子中的自己,旁边的侍女也能感受到行人的目光。春日里荡漾小舟并不是我该操心的事,只能暗自叹息空闺里的梦境频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雨:即雨水。
2. 浥:湿润。
3. 阳桥:这里指代广州的桂阳桥。
4. 金鞍白马:形容豪华的车马。
5. 赵员外:姓氏不详,“赵”是他的姓。
6. 玉面红妆:形容美丽的女子。
7. 本姓秦:女子姓秦。
8. 妒女:传说中晋代的女子,因美貌而遭到其他女子的嫉妒。
9. 镜中发:表示对镜梳妆。
10. 侍儿:贴身丫鬟。
11. 荡舟为乐:划船作乐。
12. 空闺:独守空房的女子。

去完善
赏析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是宋之问的一首描绘邂逅美人的诗歌。首句“江雨朝飞浥细尘”展现了清晨细雨纷飞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接下来的“阳桥花柳不胜春”则描述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色,强调了这位佳人的美丽与迷人。随后两句“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以豪华的马匹和精美的妆容衬托出这位女子的华贵气质。
在诗的后半部分,“妒女犹怜镜中发,侍儿堪感路傍人”则是通过描绘围观者的反应来反衬女子的美貌。最后两句“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位佳人难以忘怀的印象,以及对她深深的向往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旁观者的反应,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令人难忘的美丽女子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这首诗,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之手。该诗创作于唐高宗末年(公元683年左右),时年宋之问约45岁。在这个时期,他因才情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负责宫廷文翰的起草工作。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因为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贬谪,流放至广东一带。
在南方期间,宋之问饱受流放之苦,却又意外地发现了南国风光的美丽和丰富。他在游览山水之际,邂逅了那美丽的佳人,她风华绝代,令人难以忘怀。这段经历深深地打动了诗人,使他灵感迸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这首诗既展示了宋之问高超的文学技艺,也反映了他在人生低谷中的感慨。通过描绘佳人的美丽形象,诗人将个人的际遇投射到诗歌之中,使这首诗成为唐代文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