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蝉

标题包含
夜蝉
翠竹高梧夹后溪,劲风危露雨凄凄。那知北牖残灯暗, 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唐彦谦,字茂业,号鹿门先生。他是唐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 唐彦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唐俭是唐朝的一位官员,曾任尚书左仆射。唐彦谦自幼受到良好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竹子和高大的梧桐树环绕着后面的溪流,强劲的冷风和露珠让细雨显得凄清。谁能想到在北窗旁昏暗的灯光下,旅人此时的心情如同度过了漫长的三年。他无法整理冰冷的被子,等待黎明的曙光。
去完善
释义
《夜蝉》唐彦谦:这首诗描述了秋天的夜晚,屋外的风景以及诗人在屋内的心境。通过描绘夜蝉、翠竹、高梧等元素,诗人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每句诗词的词句注释: 1. 翠竹高梧夹后溪:翠竹和高梧代表自然环境的优美;后溪是屋后的小溪。 2. 劲风危露雨凄凄:劲风指强劲的风;危露是指快要凝结成露水的湿气;雨凄凄形容阴雨连绵不断。 3. 那知北牖残灯暗:北牖指北面的窗户;残灯暗形容光线微弱。 4. 羁人此夕如三岁:羁人指的是游子或流放者;此夕如三岁表示感觉时间过得非常缓慢。 5. 不整寒衾待曙鸡:寒衾指寒冷的被褥;曙鸡是指黎明时分报晓的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夜蝉》描绘了深夜独坐窗前的诗人,聆听窗外风雨中的夜蝉哀鸣,感慨自身羁旅之愁。诗中先以“翠竹高梧夹后溪,劲风危露雨凄凄”描绘雨后深夜的凄凉景象,再以“那知北牖残灯暗”点明诗人的孤独和失落。尾联“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则表达了诗人对漫长夜晚的无奈和对黎明的期待。全诗情景交融,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蝉》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但据分析大致在晚唐时期。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鸣蝉的景象,通过对比静寂的夜色和喧闹的蝉声,表达了诗人对繁华过后的落寞与宁静的渴望。 在晚唐时期,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都感到抑郁愤懑。唐彦谦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也难免受此影响。他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向往宁静的心态,实际上是晚唐时期许多文人心境的一种反映。 此外,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对现实产生了失望和批判的情绪。他们开始关注个人内心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慰藉。因此,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含蓄表达,以及对个人精神家园的苦苦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