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晦庵先生古樟书院壁
杨柳阴阴一径苔,先生曾是手亲栽。
几年杖屦追随乐,今日翻成梦里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杨柳阴影的小路上,长满了青苔,那里曾是我亲手栽种的草木。回想那些年我们一起玩乐的日子,如今却只能在梦中相会。
去完善
释义
1.杨柳阴阴:指柳树枝繁叶茂,给人以凉爽的感觉。这里用来形容书院周围的柳树郁郁葱葱的景象。
2. 一径苔:小路两旁长满青苔。
3. 手亲栽:亲手种植。
4. 几年杖屦追随乐:形容学者们几年来在书院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共享学习的快乐时光。杖屦,古代文人学者的日常用品,泛指文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参观朱晦庵先生书院时的感慨。首句“杨柳阴阴一径苔”描绘了书院周围的环境:绿树成荫,小路长满青苔,显得宁静而富有生机。接下来两句“先生曾是手亲栽”和“几年杖屦追随乐”表达了对朱晦庵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明自己在跟随这位先贤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最后一句“今日翻成梦里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书院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精神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继续留在这里而感到遗憾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朴素而情感真挚,展现了一位虔诚的学子对学识的追求和对先贤的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朱晦庵先生古樟书院壁》是南宋诗人熊以宁为纪念朱熹(号朱晦庵)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历史上著名的“南北宋”时期,北方的金朝与南方的宋朝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在熊以宁所处的时代,朱熹是中国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儒家经典的研究和传播,提倡“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对中国的哲学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熊以宁作为朱熹的学生,深受其思想熏陶,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熊以宁在诗中描述了朱熹书院的古樟树木,以此表达对老师教育理念的敬仰。他认为,朱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就像这棵古樟一样,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作为学生,希望能够在老师的教诲下茁壮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