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相思曲(一作长相思)

标题包含
相思曲(一作长相思)
少小别潘郎,娇羞倚画堂。有时裁尺素,无事约残黄。 鹊语临妆镜,花飞落绣床。相思不解说,明月照空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唐朝大臣、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在唐德宗时期,权德舆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他在任期间,秉公执法,廉...查看更多
倾欣想宁
去完善

译文
小时候与情郎离别,她娇羞地靠在画堂旁。有时寄出一封书信,没事时总盼着他的回信。喜鹊在镜子前叫唤,花瓣飘落在绣床上。相思之情难以言说,唯有明月光洒满空房。
倾欣想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少小:年少时。 2. 潘郎:指晋代文学家潘岳,这里可泛指年轻人。 3. 娇羞:形容年轻女子害羞的样子。 4. 画堂:华丽的居所,这里指女子的住处。 5. 尺素:古代纸张的名称,这里指书信。 6. 约残黄:用竹子制成的书签,一般为黄色,用于标记阅读过的书籍章节。 7. 鹊语:喜鹊的声音。 8. 临妆镜:面对镜子梳妆打扮。 9. 花飞:花瓣飘散。 10. 绣床:带有刺绣图案的床榻。 11. 不解:难以说明或表达。 12. 明月:明亮的月光。
倾欣想宁
去完善
赏析
《相思曲(一作长相思)》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女子思念离别的情人的情景。首联写少女与情人离别时的娇羞神态,以“潘郎”代指情郎,含蓄地表达了他们年少时期的纯真恋情。颔联通过“裁尺素”和“约残黄”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她对情郎的思念之情。颈联中的“鹊语临妆镜,花飞落绣床”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进一步刻画了女子思念情郎的心情。尾联以“相思不解说,明月照空房”收尾,将女子的无尽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整首诗情感真挚,韵律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古体诗佳作。
倾欣想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相思曲》,据学者考证,应为唐代著名文人权德舆所作。该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约公元754年),正值盛唐时期逐渐衰落的阶段。 在那个特殊时期,权德舆的家族地位颇高,他在京城长安度过了较为安逸的少年时光。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在此期间,权德舆曾受到皇帝器重,但在政治斗争中被贬为地方官吏。这段波折的经历使他深感世事无常,逐渐形成了孤独的心境。 在那个时代,儒家伦理观念仍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而权德舆又是受到过严格儒教教育的士人,因此他对自己的信仰、道德以及人生的态度都产生了动摇和反思。在矛盾和挣扎中,他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宿命的感慨倾诉于诗歌之中,于是便有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相思曲》。
倾欣想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