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一首 其十五
秋风清,秋月白。雁过长空,蝉噪庭柏。踢出铁昆崙,大机要顿发。好肉剜疮,觑著即瞎。隔山人唱太平歌,元是胡笳十八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风吹拂,月色皎洁.大雁横越长空,院子里的柏树上蝉鸣不断.踢开铁球,机关顿时启动.白花花的肉上挖疮,看准了就会失明.山那边传来歌声,原来是胡笳十八拍的古老曲子。
去完善
释义
1. 秋风清:指秋天的风清凉宜人。"清"在此处作形容词,表示清爽、清凉。
2. 秋月白:指秋天的月亮皎洁明亮。"白"在此处形容月光的明亮。
3. 雁过长空:大雁飞过辽阔的天空。"长空"指的是广阔的天空。
4. 蝉噪庭柏:蝉在庭院的柏树上鸣叫。"噪"意为喧闹,"庭柏"指庭院中的柏树。
5. 踢出铁崑崙:比喻将疑难问题提出来。"铁崑崙"为铁打的昆仑山,此处象征困难、难题。
6. 大机要顿发:意味着重大的道理或见解立刻涌现出来。"机要"指重要的道理,"顿发"指突然领悟。
7. 好肉剜疮:意指人为地制造麻烦或痛苦。"好肉"喻指正常、安好,"剜疮"指割开疮口,使疼痛加剧。
8. 觑著即瞎:意指看错了事物或者理解错了情况。"觑"意为偷看或窥视,"瞎"意为盲目、无知。
9. 隔山人唱太平歌:远方的山上传来唱太平的歌谣。"隔山"指远处的山峰,"太平歌"是一种祈愿和平、吉祥的歌曲。
10. 元是胡笳十八拍:实际上这是由胡笳演奏的十八首曲子的总和。"元是"表示实际上是,"胡笳"是一种古代的管乐器,"十八拍"表示一共有十八段音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秋风清,秋月白”的描绘,营造出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下来,“雁过长空,蝉噪庭柏”两句分别用雁和蝉的形象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与禅意结合紧密,给人以深思之感。
中间四句,“踢出铁昆崙,大机要顿发。好肉剜疮,觑著即瞎”,则转向了哲思的深度探讨。铁昆仑象征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大机要顿发则是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然而,这种领悟却是以毁坏原本完好的自我为代价的,这是对于人生困境的一种深刻揭示。
尾联“隔山人唱太平歌,元是胡笳十八拍”,似乎与前文构成一种对比或反转。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和谐、平稳的世界,但实则充满了冲突和矛盾。诗人通过这样的对照手法,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偈颂一百零一首 其十五》是唐代高僧释慧性的一首五言诗。据考,此诗大约创作于公元820年前后。在唐代,佛教文化极为繁荣,僧侣们在修行之余,也多以诗歌来阐发禅宗哲学观念和表达个人情感。
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智慧和才情的僧人,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传播佛教思想,并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留下了丰硕的成果。而释慧性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禅意诗和深厚的佛学造诣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释慧性的生活虽然简朴清苦,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智慧与慈悲。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生与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佛性和禅定的向往。这种强烈的宗教情怀与超脱世俗的心态,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崇高的美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