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济源庙海子内有二鼋人以将军目之投饼耳则至

标题包含
济源庙海子内有二鼋人以将军目之投饼耳则至
我欲燃犀起蛰雷,漫夸海蘸氏钱灰。 将军不是池中物,也是区区饼饵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流谦(1072年-1128年),字无变,号澹轩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市),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同乡。 李流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后来,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想要点燃犀牛角引起雷电,只是夸耀如同海水浸入的钱币一般的家产。这位将军并非池塘中的普通生物,不过也只能用一些普通的糕点来表达敬意。
去完善
释义
1. 济源庙: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的一座庙宇。 2. 海子内:指庙宇内的水池。 3. 二鼋:两只乌龟。 4. 以将军目之:用将军的名义看待它们。这里“目之”是动词用法,意为把某物看作是...。 5. 投饼:向水池投放食物。 6. 耳则至:立刻就能吸引到它们的注意。这里"耳则至"是一个成语,意为听到声音就立刻过来。 7. 燃犀:古代传说中一种可以破除妖邪的火焰。 8. 起蛰雷:让沉睡的生物苏醒的雷声。 9. 漫夸:随意地称赞。 10. 海蘸氏:传说中的一种神龟。 11. 钱灰:古人祭祀时燃烧纸钱的灰烬。 12. 池中物:形容被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的生物。 13. 区区:这里指微不足道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标题较长,主题为描绘诗人济源庙所见的两只大鼋。其中,“海子”是指池塘、水泊,“以将军目之”是作者用看待将军的眼光去看待这两只鼋。首句“我欲燃犀起蛰雷”寓意用燃犀的方式让它们像惊蛰时雷霆万钧的昆虫那样醒来,暗示对这两只鼋的重视。次句“漫夸海蘸氏钱灰”是讽刺世人无知的虚荣心,以此贬低世俗的态度来表现诗人的独特视角。接下来的两句“将军不是池中物,也是区区饼饵来”,诗人指出这两只鼋并非池中之物,然而却被当做简单的食物对待,表达了对这种待遇的不满和对两只鼋的同情。这首诗通过对两鼋的描绘,揭示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济源庙海子内有二鼋人以将军目之投饼耳则至》是宋代诗人李流谦所作。创作于公元1154年,此诗反映了李流谦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徽宗、宋钦宗被金朝虏获,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人民生活困苦,战争频发。然而李流谦却能在这片动荡中寻找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对生活中的细微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诗歌所描绘的济源庙海子内的两只鼋,以将军的形象示人,人们以“投饼”的方式向它们表示尊敬。这是诗人对于生活中微小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这首诗既是对那个时代的记录,也反映了诗人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