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之楚州
黯黯离筵夕照收,江城羌笛起边愁。
念君此去三千里,何处关山是楚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昏暗的离别宴会上,夕阳渐渐落下,江城的羌笛吹起了边塞的哀愁。想起你这一去就是三千里的路程,不知哪座关口和山脉才是你要去的楚州。
去完善
释义
"楚州":这里指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现称淮安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离别时的忧愁和不舍之情。首句“黯黯离筵夕照收”描绘了离别宴席上夕阳西下的场景,给人一种暗淡、压抑的感觉,象征着离别的悲伤气氛。第二句“江城羌笛起边愁”中,“江城”指长江边的城市,即楚州;“羌笛”是一种古代乐器,音色凄凉,容易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这句诗通过描绘楚州的景象和羌笛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第三句“念君此去三千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想象朋友将跋涉三千里的路程,去往遥远的楚州。最后一句“何处关山是楚州”则表达了诗人对楚州的陌生感,因为离别的忧伤,使得原本熟悉的楚州也变得陌生起来,就像是一片未知的关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传达出深厚的友情和无尽的担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友人之楚州》是南宋著名诗论家、词人严羽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大约公元1195年至1202年之间。此时南宋与金国的关系十分紧张,战事频发。
严羽是南宋著名的文人,他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严羽的好友即将远赴楚州(今江苏淮安)担任地方官职。考虑到好友面临的战乱局势,以及可能无法轻易返回故乡的现实,严羽写下了这首表达离别愁绪的诗歌。
在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相对稳固,但北方的金国一直对南宋构成威胁。因此,严羽在诗中表达了对战乱担忧的情绪,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安全的深切关心。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提醒友人在外要时刻警惕,注意安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