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

标题包含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冯高黯未消。 京口寒烟鸦外灭,历阳秋色雁边遥。 晴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苍茫的暮色中,古老的城墙显得孤寂而寥落,归乡之情依然沉重在心头。京口的寒风渐渐吹散了乌鸦,远处的历阳却只有大雁飞过,留下秋天的痕迹。晴朗的天空下,树木飘落,仿佛是在下雨;阴暗的水岸边,风起云涌,如同潮水上涨。此刻的惆怅让人忍不住频频眺望远方,那遥远的江南江北之路,显得多么漫长。
去完善
释义
1. 和:唱和,以诗词应答 2. 上官伟长:人名 3. 芜城:荒废之城 4.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地 5. 古堞:古代的城墙 6. 归思:思乡之情 7. 冯高:登高 8. 黯未消:黯然忧伤无法消除 9. 京口:今江苏镇江 10. 寒烟:寒冷的烟雾 11. 鸦外灭:乌鸦飞出视线消失的地方 12. 历阳:今安徽和县 13. 雁边遥:大雁飞行遥远的地方 14. 晴江木落长疑雨:晴天中树木凋落似乎像下雨一样 15. 暗浦风多欲上潮:阴暗的江边大风仿佛要掀起潮水 16. 惆怅:伤感,失望 17. 频极目:频繁地抬头远望 18. 江南江北路迢迢:江南江北的道路都显得漫长无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芜城远眺时的所见所思。首联以“平芜古堞暮萧条”开篇,通过描述平原上的杂草丛生、古城墙的衰败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在颔联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归思之情,这种情感如同迷雾一般难以消散。颈联中的“京口寒烟鸦外灭”与“历阳秋色雁边遥”分别展示了长江两岸的风景,给人以宽广之感。而尾联则抒发了诗人的惆怅心情,感叹江南江北的道路如此漫长,难以到达心中的归处。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在游览名胜时的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是南宋诗人严羽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末年,当时正处于民族矛盾尖锐、政治腐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严羽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才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严羽一生波折,他曾在官场受挫,后又因战乱流离失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选择了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一诗中,他以芜城晚眺为背景,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荒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