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

标题包含
塞下
鞍马连年出,关河万里赊。 将军思报国,壮士耻还家。 大漠春无草,天山雪作花。 谁怜李都尉,白首没胡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多年的战场生活,遥远的边疆环境使将军们满怀报国之心,英勇战士们以回到故乡为耻。春天的大漠了无生机,而天山则被雪景装点成一幅美丽画卷。有谁可怜那位白发苍苍的李都尉呢?他已埋骨于胡地的风沙之中。
去完善
释义
【鞍马】指代马匹和马鞍,这里意指骑马出征的军人。 【关河】关卡和河流,泛指边关重地和河道要塞,也指边疆地区。 【赊】此处指距离远,相隔遥远。 【将军】军中的高级将领。 【思报国】愿意报效国家,为国效力。 【壮士】勇武之士,勇敢的人。 【耻还家】认为回乡为耻辱,不愿回去。 【大漠】广大的沙漠地带,一般指北方边疆之地。 【春无草】春天时草木不生的状况。 【天山】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山脉。 【雪作花】指新疆天山地区的雪景如画。 【李都尉】都尉是古代军衔名称,这里指的是唐朝的李陵,他曾被任命为都尉。 【白首】白头,形容年老。 【没胡沙】埋没在荒凉的边塞沙地中,形容李陵的结局悲惨。
去完善
赏析
《塞下》是唐代诗人严羽的一首描绘边塞戍楼生活的诗歌。诗中通过鞍马、关河、将军、壮士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边关将士英勇不屈、矢志报国的豪情壮志。全诗言辞激昂,充满激情,表达了作者对边关将士的深深敬仰之情。 “鞍马连年出,关河万里赊。”这两句诗表现了边关戍楼的艰辛生活。战士们在边疆征战多年,跋山涉水,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这里的“鞍马”和“关河”都是指代这种艰苦的生活状态。 “将军思报国,壮士耻还家。”两句体现了戍楼将士们忠诚勇敢的精神风貌。将军和壮士们为了国家利益,甘愿长期驻守边关,他们没有因为艰苦的生活条件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要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漠春无草,天山雪作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关的自然环境。在广袤的大漠和草原上,春天几乎没有绿色,只有皑皑白雪。这里的环境虽然艰苦,但却丝毫没有削弱戍楼将士们的斗志。 “谁怜李都尉,白首没胡沙。”最后一句以李都尉的形象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所有戍楼将士的敬意。李都尉在古代是指领军的武官,他的白发苍苍,直至老死在边疆,这种崇高的精神令人敬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是宋代诗人严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年-1224年),正是南宋与金朝长期对峙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严羽饱受战乱之苦,亲眼目睹了边关的荒凉景象。他以敏锐的诗人才华,将所见所感融入诗歌之中,展现了当时边关的风貌和士兵们的艰辛生活。 严羽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朝廷软弱无能、政治腐败之际。当时的文人墨客在词风上追求婉约柔美,而严羽则独树一帜,以豪放、壮丽的笔调描绘出边关的战事和生活,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因此,《塞下》一诗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见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