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咏十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杂咏十首 其一
反哺乌曰慈,食母枭名恶。 如乌莫如枭,人心当自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凤(1241年-1307年),字韶卿,号九华山人,徽州府歙县人。元代著名学者、诗人。 方凤出生于南宋末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交贤达,学识渊博。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于九华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反哺乌:乌鸦喂养母亲是仁慈的行为,而食母枭却给母亲带来困扰和痛苦。这个比喻想要表达的是,像乌鸦一样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也要注意分辨善恶,不要被恶所引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去完善
释义
1. "反哺乌":指乌鸦长大后会反过来喂养其母亲的行为,体现出孝道和感恩,故称之为“慈”。 2. "反哺":本意是乌鸦长大后反向喂养其母亲的行为。这里指孝顺、感恩之意。 3. "食母枭":枭,是一种类似猫头鹰的鸟,据传说这种鸟会吃掉自己的母亲,因此被称为“恶”。 4. "莫如枭":莫,不要;如枭,像枭那样。这句话意为,人们应当远离枭那样的行为,应效仿乌鸦那样的感恩、孝顺之举。 5. "人心当自觉":人心,指人的内心情感和行为。自觉,自我领悟、觉悟。这句话意为,人们应该自己领悟到要学习乌鸦的孝顺精神,避免枭的行为。
去完善
赏析
《杂咏十首·其一》是元朝诗人方凤创作的一首寓情于景的哲理诗。此诗以乌、枭两种鸟类为引子,以它们各自的特点来形容人性的善恶与自觉。首先,诗人将反哺乌鸦称为“慈”鸟,表达了它懂得孝顺和感恩的品质;而将捕食母亲的老枭称作“恶”鸟,表现其冷酷无情的行为。诗人以此说明人性如同乌与枭一般存在着正反两面:既有像乌鸦一样善良、孝顺的品性,也有类似老枭那样冷漠、自私的一面。接着,诗人呼吁人们应向乌鸦学习,坚守善良、孝道等美好品质,不要像老枭那样抛弃亲情,丧失了基本的人性。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通过比较鸟类的特点来教育人们要关注自己的道德品质,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杂咏十首 其一》是明代诗人方凤所作。方凤生活在明朝时期(1368-1644年),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高度发展的时代。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个时期,明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人民生活困苦。方凤作为一个文人,他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 方凤在诗中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景象,表达了他们对丰收的期盼。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农民们辛苦劳作却难以果腹。这种反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体现了方凤对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的追求。 总的来说,《杂咏十首 其一》这首诗是在明朝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方凤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