縠波
鲛人机轴巧,织出水晶宫。
澣濯有新雨,卷舒无定风。
晴岚轻染绿,斜日半浇红。
渔父无端甚,轻舠截个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鲛人的纺织技巧巧妙非凡,编织出了如同水晶般美丽的宫殿。洁净如新的织物仿佛被新雨洗过,其舒展与卷收又好像没有固定的规律。晴天时山间的薄雾使绿色更加柔和,夕阳斜照时半边天都被红色浸染。不知为何,捕鱼的老翁突然变得有些疯狂,驾着小船就闯进了这美景的中心。
去完善
释义
《縠波》:作者是赵时韶,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
1. 鲛人:传说中生活在水中的美丽生物,能织丝锦。这里比喻织布的妇女。
2. 机轴:指纺织机械。
3. 水晶宫:古代传说中海龙王的水晶宫殿,此处借指美丽的江南水乡。
4. 澣濯:清洗。
5. 新雨:刚刚下过的雨水。
6. 卷舒:收放,这里指湖面的起伏变化。
7. 晴岚:晴朗天气中的山雾。
8. 斜日:夕阳。
9. 渔父:渔民。
10. 轻舠:小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晶莹的水晶宫、宁静的雨后的湖面、美丽的晴岚与夕阳,以及悠然自得的渔民。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这幅画面之中,让人陶醉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縠波》是南宋诗人赵时韶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40年至1208年间。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理想之地。
赵时韶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太常博士、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他在任期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注民生疾苦,倡导务实改革。然而,由于当时南宋政权的腐朽和保守,他的许多政治主张并未得到采纳。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不满,这也反映在他的诗作中。
在创作《縠波》这首诗歌时,赵时韶正值人生低谷,仕途不顺,理想抱负难以实现。他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縠波”这一意象,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隐含了对南宋政权的不满和忧虑。
去完善